- 美欧开始流露出对中国发展本土汽车的担忧
- 时间: 2006-04-07 09:09:2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专讯 点击:
- 继纺织品、皮鞋、彩电争端之后,美国和欧盟又将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政策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美欧掀起的这场汽车零部件之争不利于跨国公司在华长期执行的本地化战略。中国自去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符合进口全散件或半散件组装汽车的、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装车等6大特征的,将按进口整车的关税税率来征收关税。美欧认为,中国有关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的规定与世贸组织的规则不符,中国对大于等于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实际上等于变相规定了零部件“国产化的比例”。有分析指出,中国制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使得跨国公司在投产新型车时,也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关键零部件带到中国生产,或者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联合,培育自己在中国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由于中国对外资公司设立零部件企业没有投资比例的限制,一些合资企业在谋求提高国产化率的同时,把跨国公司原来的零部件厂搬到中国来,这有利于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美欧掀起的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可能对这一本地化进程构成干扰。实际上,美欧掀起的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也反映了美欧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自主品牌生产的担忧和关注。海外媒体以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称该公司一直与通用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合作,用具有世界水平的组装线为中国市场制造汽车。但现在,这家汽车制造巨头正准备利用从这些合作伙伴中获得的技术和经验生产自己的高端轿车。同时,对欧美汽车公司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其越来越重要的销售和利润来源,例如,通用汽车的北美业务出现巨额亏损之际,其中国合资企业的地位更显得日益重要。通用汽车公布的2005年业绩显示,其中国业务创造的初步利润为3.27亿美元,而2004年这个数字为4.17亿美元。显然,美欧担心中国汽车业的成长影响他们的市场份额。所以,美欧掀起的这场汽车零部件之争,有可能阻止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地化战略,影响中国自主发展汽车工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