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国的小康居住目标超越了国情
  • 时间: 2006-05-18 09:21:2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专讯    点击:
  • 中国曾经颁布过居民住房的小康标准:到2020年,居民住房要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施齐全”。这一目标所体现的“所有”理念首先就违背了经济规律,因为住房是价值量巨大的产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差距在所难免,总有一些买不起住房的人,政府能做的就是尽力缩小这种差距。有关机构还颁布过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的21项指标,其中与住房需求有直接、间接关系的包括: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每套住宅平均面积在100~120平方米左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0平方米,保障面达到98%;城镇住宅成套率达到95%等等。在如上目标的鼓舞和召唤下,地方政府的规划标准和工作要求提高了,老百姓的胃口提高了。全国上下一起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大家竞相提高居住标准,进一步加剧了住房需求膨胀。现在市场上供应的基本都是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有人想买小房子,但买不到。过度消费还表现为购买并不很需要甚至根本不需要的第二套、第三套甚至第n套住宅,业主既不倒卖,也不出租,造成使用价值的浪费。大家议论纷纷的小区“黑灯”现象有不少属于这种情况。在“十一五”规划中,城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要达到30平方米,今后每年将新增20余亿元的需求量。这些目标,是否会被轻松突破呢?家家有房、人均35平方米等违反经济规律和超越国情条件的小康住房目标是否应该适当淡化或修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