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风险的根源在于货币环境
- 时间: 2006-05-23 09:35:2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专讯 点击:
- 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一季度出现10.2%的增长率不足为怪。问题出在暴涨中的银行信贷、虚火下的房地产。信贷扩张后期,房地产发烧,先是上海、北京,如今已是全国性的房地产大炒作。去年底,中国的信贷GDP比率为136%,投资GDP比率为48.6%。如此高的比率为世界所罕见。为什么投资增长屡压不下、信贷增长高位反弹?根源不在银行,不在企业,而是在于货币环境。中国今天游资泛滥,资金过剩,资金成本偏低,而利率水平却基本维持着4年前抗通缩时的架构,但经济状况与4年前有天壤之别。商业信心已从“过冷”转向“过热”,可是货币环境却依然超宽松。央行是一个国家金融、货币环境的守护神,肩负着稳定物价、防范金融危机于未然的重任。这要求央行具有前瞻性思维、敏锐的感觉、独立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如果对泛滥的资金流动性视而不见,则是一种失职。纠正流动性失衡,是一个严肃、持久的过程,光靠调整银行准备金率是不够的,仅加一两次息也不够。利率水平正常化早晚要做,早做比晚做好,早做比晚做所付出的代价更小。将经济风险问题归咎于“货币环境”,道理就在于经济人都很理性:储蓄大量涌入,贷款却受抑制,贷款额不到存款额的60%,银行的放贷欲望必然增强;大企业有的是钱,制造业利润却一跌再跌,干实业没搞房地产赚钱,房市投资必然火爆;对于有闲钱的民众,储蓄利率扣除通胀和利息税,利率为零,而房租回报一般有4%~6%,又怎能让他不炒房?中国在搞市场经济,市场逻辑本身就是追求收入最大化,中国市场又是只有房市有暴利可图,于是所有经济人都去吹起了房地产泡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