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市场究竟是调整还是危机?
- 时间: 2006-05-30 09:14:5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专讯 点击:
- 4月下旬以来,国际市场,包括股市、汇市、债市、商品市场和期货市场,如原油、黄金、铜铝等价格大幅波动。对冲基金大肆出货,究竟是调整还是危机,市场意见纷呈。波动缘由是上任不久的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4月下旬有关加息的两次截然不同的讲话。尽管上周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认错,但市场对联储的信心已严重受挫。从市场出发,技术上早就需要一次像样的调整,尤其是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股市,如印度(股市三年涨4倍),伯南克口沫兴澜只不过是一导火索而已。单从市场反映来看,技术调整远未到位。未来究竟是继续技术调整,还是会发生危机,并不确定。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1929年的美国大危机完全是美联储抽紧银根导致,也即技术因素处理不当引发的危机,并非经济基本面存在重大失衡。1998年格林斯潘对长期资本公司的处理就恰到好处。这里美联储的作为非常关键,否则小事亦可酿成大事,火苗变成大火。分析人士注意到,现在国际财经界热门的话题已从两年前的“国际经济失衡”,转移到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提出的中美等国的“金融恐怖平衡”。全球化并非必然带来国际经济失衡。全球化过程中的国际经济失衡,既有国际市场因素,但主要源于各国内部的结构矛盾。在“金融恐怖平衡”条件下,不能强行进行市场调整,还是要着眼于各国内部改革。对于国际市场调整而言,各国央行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降低全球现有脆弱的金融平衡的恐怖性,防止其演变为全球金融和其他市场的危机。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曾多次指出,亚洲金融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尽管有经济原因,但波动如此之大,如韩国和印尼,与IMF的基于华盛顿共识的危机处理方案有关。即使有危机,只要处理得当,可化险为夷,从市场角度看,也可变成一种技术调整,否则会放大危机。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大事可化小,小事可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