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国尚不具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条件
  • 时间: 2006-06-01 09:48: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
  • 正在举行的第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官员吹风,业界捧场,似乎吹响了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号角。不过,有分析认为,以衍生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在中国注定是天生不足的“早产儿”。缺乏定价的微观基础,“移植”与本土市场环境、文化乃至制度建构上“不可通约”等,其背后隐藏的是各种制度性缺失。国内的这种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还有缺陷。在美国市场,逐渐形成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三级”监管结构,即政府监管、行业协会内部管理和交易所自律,其中自律监管是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基础。但自律监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受害者事后赔偿诉讼能得到保障。在这一点上国内显然有很大差距。其次,在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制度方面,目前,国际上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报告存在从表外披露到表内披露的转变趋势,加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强调,体现的都是会计报告“真实、公允、充分披露”的原则,以使投资者能更恰当地识别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发展优势。而中国现有会计制度这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项目或游离于表外无法得以反映;公允价值计量取代历史成本法明年起才开始引入新会计准则;会计确认和会计核算制度也相当落后。第三,从税收制度来看,在国外市场,金融衍生工具一般纳入增值税纳税范围。其中,资本利得税、预提税等,又体现了税收公平和保护资本的思想原则。中国现有金融衍生工具税收尚未明确。比如,关于期货、股票期权的规定,仅有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方面的一些规定。以上种种,可能只是列举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具备的条件的一部分。这提醒我们要对正在被有意制造出来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膨胀幻觉,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