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金融改革思路可能作出重大调整
- 时间: 2006-06-26 09:24:4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专讯 点击:
- 中国的金融领域最近出现了诸多新迹象。一是大幅度放开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限制;二是瑞银投资北京证券获批;三是花旗收购广发行一事可能在不久后成行;四是有保险公司入股银行股权,官员表态称QDII即将成行等。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交银汇丰论坛上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了“重读历史”和正确解读现实的问题。周小川指出,美国1929年发生大萧条后,很多人在重新解读大萧条原因时,从中又发现了很多其他的解释,其中就提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本身不是导致大萧条的最本质原因,并提出美国早期的证券法其实误读了历史。在国内的金融问题上,上世纪90年代初期金融业所出现的混乱现象有很多原因,包括立法差、监管不足、人才不够、内控机制、会计准则等各个方面都不太跟得上,当时那种金融生态环境下就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在资本市场上和股市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有一种判断,认为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分析人士认为,伴随央行高层对历史的重新(正确)解读,实际上反映了管理层在对待金融改革开放的态度和后续政策措施方面可能正出现重大转折。央行23日首次发布的2005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也佐证了这一点。报告称,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境外企业在国内上市(发行A股)及发行人民币债券,并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中国存托凭证业务,同时鼓励国内金融市场组织者与境外同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拓宽境外参与者与国内金融市场的渠道。报告认为,中国在股票市场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管理到位,适当扩大境外参与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活跃,有利于增强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而不会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形成大规模冲击。报告同时指出,今后将鼓励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实现国际化经营,更好地发挥国内重要市场参与者在联结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方面的作用。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业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各方面加速市场开放和加速市场建设的措施,将会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