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民族轮胎品牌如何应对“价格”命题
  • 时间: 2006-07-12 09:02:1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工业报    点击:
  • 中国的轮胎是否该提价?如何提价?提价多少……眼下,围绕价格所衍生的种种问题成为近期轮胎行业最为敏感的话题。   前些日子,中国轮胎企业中甚至有传言说有关方面已经发话:中国企业的轮胎价格必须统一上调,否则格杀勿论。尽管此言没有得到证实,但业内人士纷纷认为,涨价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的数字表明,今年1~4月45家轮胎企业轮胎产量5834万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97%,其中全钢子午胎产量915万条,同比增长39.32%,但企业的经济效益却有所下降。据统计,35家内资企业轮胎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53%,但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7.48%,亏损企业达到11家,比去年同期多了6家,其中有一家企业1~4月亏损额就达到9622万元。 为什么轮胎产量、销售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而利润却大幅度下降呢? "主要原因是橡胶等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四个月进口天然胶涨幅50%左右,合成胶涨幅23%左右,炭黑涨幅50%左右,氧化锌涨幅130%左右。"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对记者说。 而在轮胎的总成本中,原材料的成本大约占了70%,其中橡胶就占到了40%~50%,所以原材料价格对轮胎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在原材料价格居高的情况下,轮胎的销售价格却没有相应的提升,这自然成为企业头疼的问题。 除此之外,轮胎行业也出现了近来中国遭遇反倾销的一个新现象---连锁反应,即同一类产品在不同国家连续遭到反倾销调查。迄今为止,已经有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九个国家对中国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 内忧外患之下,中国的轮胎企业如何破局? 从原材料入手自然是值得探索的一条道路。6月底,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天津召开了"环渤海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场考察研讨会",并与天津保税区管委会、天津亚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提出了组建"天津国际橡胶原材料及轮胎贸易市场"的方案。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鞠洪振指出,组建该市场主要在于建立三个平台:国内紧缺的原材料进口平台,轮胎、助剂产品出口平台和国内贸易平台。"我们将采用金融物流的全新理念打造全国最大、模式最新,大批发、大贸易、大物流的橡胶原材料及轮胎集散地。"天津亚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橡胶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也是关键。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扩大合成胶的使用可以降低成本。另外,大企业还可以投资国外天然橡胶园的开发。"蔡为民的这番话引起了许多与会代表的共鸣。此外,蔡为民还明确提出,应及时调整轮胎价格。   其实,2006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经三次为协调轮胎价格做出了努力。2月16日,协会在广州召开了轮胎价格协调会;5月30日,针对原材料涨价问题,轮胎分会给各企业下发了情况通报;6月16日,协会与7家主要企业商讨了价格问题。会后,有些企业先后不同幅度地提升了轮胎价格。据测算,内销全钢胎提价2%~3%,斜胶胎提价5%~8%,外销轮胎提价3%~5%。   而规范轮胎市场,发挥品牌优势也成为与会轮胎企业与经销商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