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别开生面的现场会
  • 时间: 2006-07-14 08:52:5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队容美了、环境绿了、文化设施全了,没想到四队的变化这么大。”    “四队队部占地面积宽,住房多而分散,能管理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啊。”   这是6月28日在保国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增收典型示范队现场观摩会上,十四队队长范枝胜、二十七队队长张育辉发出的感慨。    6月7日,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保国农场考察产业结构调整职工增收典型示范队工作时,要求该场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与文明生态队(村)的创建活动相结合,要将结构调整与创建活动一起抓。此次观摩现场会,既是一次贯彻落实张书记讲话精神的动员会,又是一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推动会。    保国农场党委在开展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增收典型示范队300例活动中,确定了四队、五队、二十一队为增收典型示范队,确立了从环境整治、文明生态队的巩固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分阶段、分重点地抓好创建工作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力量认真抓落实。每个创建单位,都能结合实际,将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队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我们原先基础较好的单位,如果再不努力,就要落后了。”八队队长杨贵标走出四队的文化室后反思说道。   有感而发的杨贵标是实话实说。创建于1964年的四队,曾是农场的产胶大户。后由于橡胶更新等多种原因,橡胶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职工的收入也随之下降,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体制改革等原因,农场原属畜牧队、中学、二小、二区部解体后归属四队管辖。这样,四队队部的地域范围增大,住房多,职工居住分散,给队环境和队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该队今年被确定为调整产业结构增收典型示范队后,队党支部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沟壑多,水源充足的地理优势,在一手抓环境整治的同时,一手抓水产养殖。到目前为止,全队职工共挖鱼塘51口,水面77.3亩,成为了职工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创建活动中,四队不仅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而且经济基础得到了夯实。    “五队的环境卫生,二十一队的民主管理,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十一队队长苏建华在观摩中找出特点来。    “这两个队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特色。”三队党支部书记蔡文荣赞叹道。   他俩的话不假。五队、二十一队是以橡胶生产为主的生产队,职工主业收入与副业收入基本持平。而且,这两个队曾是省农垦总局党委检查验收挂了牌的文明生产队,在硬件设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关键是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多下功夫,调出最大的效益来。为此,五队利用橡胶育苗技术高这一传统优势,鼓励职工大量培育橡胶苗,建立橡胶苗圃基地。二十一队四周荒山坡地多,有水源,这些年职工成片种植的荔枝、龙眼、芒果、胡椒、槟榔等总面积达180亩。在创建活动中,场党委将该队作为水果产业类型确定下来后,该队加大了水果种植与管理力度。五队、二十一队结合各自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谋求新的发展,必然会给职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场观摩会在四队、五队、二十一队3个增收典型示范队中穿插进行,最后集中一处听取经验介绍。场属各单位党政主管、业务干部、机关干部100多人,在3个多小时的现场观摩中,在倾听经验的介绍中,在与本单位的现状对比中,不但找到了差距,看到了榜样,明确了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发展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