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自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
- 时间: 2006-07-18 09:06:4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记者 杨平昌 实习生 洪伊)7月11日,省农垦总局在海口召开自营经济富民行动座谈会。会议提出,自营经济是垦区各个产业中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产业,要通过大力推进自营经济富民行动,着力提高自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实现自营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新突破,使之成为与橡胶齐头并进的支柱产业。
省农垦总局副局长陈永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垦工会副主席郭诗赞主持会议。垦区驻各市县办事处主任、“十大基地”单位的主要领导及总局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了听取了各市县办事处、农场领导对近期贯彻省农垦总局自营经济富民行动方案进展情况汇报及对自营经济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部署了下半年继续抓紧实施自营经济富民行动的各项工作。
垦区职工自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年创总产值已达到36.8亿元,年纯收入15.2亿元,属垦区仅次于橡胶产业的又一支柱产业。是垦区各个产业中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产业。但是随着垦区自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生产、加工销售相脱节的矛盾日益凸现。自营经济的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自营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会议认为,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相脱节的矛盾,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真正确立自营经济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真正把自营经济作为除橡胶之外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统筹安排,加大投入,抓住主要矛盾,选准关键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把自营经济的生产、加工、销售的“链条”连接起来,环环紧扣,相互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自营经济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有效地解决自营经济产品销售上的后顾之忧,获取加工、销售环节的附加值,提高垦区自营经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抓好产、供、加、销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在创品牌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把该项目做强做优。
会议指出,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是制约垦区自营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又一个矛盾。近几年来,垦区一些地区职工种植的荔枝、龙眼等水果出现了不开花、花多果少和保果难等问题,种出的瓜菜产量低,质量差,效益很不理想;有的自营经济项目,单位面积的效益比不上种橡胶。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积极性。要促使自营经济朝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方向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就一定要切实抓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就如何抓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陈永希作了部署:一是要抓好关键项目的科技攻关。对荔枝的开花、保果和对反季节龙眼的催花技术等,要立足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组织本单位的技术力量,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进行技术攻关,取得成功经验之后,通过组织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做好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二是要抓好名优稀特品种的引进推广。在养牛、养猪、养鱼等养殖业方面,要通过引进国内外名优品种的试养和筛选,选准适应本地又有市场的名优品种,实现垦区自营经济劣势项目的成功改良。三是要建立本单位自营经济主要项目的行业学会。通过建立行业学会把本单位有一定经验的技术力量集中起来,组织技术攻关,开展技术交流,进行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行业学会的技术辐射作用,使广大职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在谈到如何选择自营经济的资金投入方向时,陈永希说,各单位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围绕建立“产业链”,想方设法将自筹资金投到关键项目上,抓紧实施。特别是“十大示范基地”单位,要搞好总体规划,确定发展项目规模,发动职工群众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要采取“公司+职工”、股份合作、职工自主经营等形式。“十大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农场外引内联,发动职工自我投入,自我受益。
陈永希最后强调,自营经济富民行动,是总局党委确定的“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全局,事关民生。垦区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建立以行政主要领导牵头的自营经济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把主要发展项目落实到责任人、责任部门,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协助,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