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国的宏观调控要考虑全球因素
  • 时间: 2006-07-18 09:14:5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专讯    点击:
  •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宏观调控,但当下的中国已远非上世纪90年代那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了,作为一个贸易的超级大国,国内的调控政策在“美元本位制”的国际金融秩序中有如泥流入海。随着调控导致的进口减速,中国的贸易顺差从2004年的300多亿美元一下子激增至2005年的1000多亿。2006年5月更是创下了130亿美元的新高。与此对应的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2005年同比增长17.57%。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都是在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在2005年下半年相对坚挺这一特定国际环境下的结果。2006年初,当美元又开始重新加大贬值力度之时,中国的投资和信贷一下子被推向了失控的边缘,中国经济的泡沫风险开始凸现。坦率地讲,在全球资本流动这样一种格局下,中国想要短期内将居高的投资率降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绕来绕去,越来越多的目光自然投向了人民币汇率,许多海派经济学家们主张人民币实现浮动汇率,主张中国开放资本账户。但对于一个需要同时兼顾汇率和利率的货币当局来说,货币政策从根本上讲谈不上多少独立性,却要独立肩负起宏观调控的重任,的确是不公平的。如此看来,在当下的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必须要考虑全球因素,因为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对很多现实问题解释乏力,拿一些已被抛弃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