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美伦村美仑美奂
  • 时间: 2006-08-11 08:47:4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湖光山色皆妙体,黄莺紫燕总玄音”。走进位于桂林洋农场场部西南面的美伦村,其美仑美奂的感觉便油然而起……   遗 风    古榕茂密,椰树婆娑,巨石横卧,绿叶间透进的阳光溢着美丽、古老、神秘的气息;鱼戏湖水,鸟鸣林间,绿草茵茵,小山村保存着人与自然和谐完好的生态;青石台阶上蒙着被踩碎了的淡淡的苔痕;静谧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给人一种远离现代尘嚣的脱俗感觉;立在村口的“美德为治村良策,伦理乃齐家根基”的美伦村古训,映着淳朴的村风民风,也蕴着美伦村历史与文化的渊源。坐拥300年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这个老村洋溢着浓浓的古朴气息,徜徉其中,让人如入桃园,不知秦晋。    年已古稀的吴玉英老人告诉记者,美伦村在战争年代,有送粮、送饭、通报敌情、掩护革命同志的革命堡垒户;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林建强;有支持革命、被国民党发动派杀害的林绍法、林诗贵父子。美伦人总以大局为重,桂林洋改革期间,在桂林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伦人林诗銮场长,为了全场职工的利益,为了桂林洋开发区的顺利开发,带头挖迁祖坟,使全村100多座祖坟的坟地整体迁移。    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小小的美伦村学子辈出。至2005年底止,村中获高中、中专毕业文凭的有23人,获大专以上毕业文凭的有14人(其中研究生5人)。他们分布大江南北,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    古朴、简约、厚重。这,便是人们眼里最初的美伦。   新 韵    透过古朴与简约的,是美伦村与现代同行的另一番风景:一条水泥大道横贯村中心,左边是新建的宗亲园和文化室;右边是宽敞的灯光球场;与中心大道平行的五列民房整齐划一,内环路有序贯穿其间,外环路将村庄环抱在怀。村前22亩的垂钓园一池清泓;村后10亩的百果园花艳果香;村中央的百年古榕、加卜、菠萝蜜树被一一保护。美化、亮化、硬板化,给原始的氛围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场领导非常重视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不但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而且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这座垂钓园就是场党委在了解资金缺乏时,当即研究决定追加拨款10万元才顺利修建而成的。” 站在村前清澈见底的垂钓园边,场宣传部门负责人对记者介绍了美伦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过程。    2004年,在省农垦总局的关心支持下,场党委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同心协力创建美伦文明生态村。为做好这项工作,农场成立各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由场党委书记林书兴担任组长、场长黄运宁担任副组长,宣传科、规划建设部门人员为组员,负责资金筹集、规划、协调、监督指导工作的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由合山队党支部牵头,推选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创建工作的建设小组。各级小组各司其责。为确保建设资金,农场还通过发函、登门拜访等多种方式,争取到8家企业及156名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和鼎力支持,共募捐创建资金97.3万元,其中三亚天涯水泥厂捐助的实物折价达18.1万元。    在提出“青山涤我目,流水悦我耳,树影引我思,鸟语动我心”的规划理念的同时,创建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他们不但深入村庄、农户,描绘文明生态村的美景,还组织村民群众到外地参观文明生态村示范点,消除了受封建习俗和传统观念影响所产生的个别抵触情绪,村民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大家纷纷捐款投劳,全村群众自筹资金4.95万元,投入义务工2580个。既要负责施工设计工作,又要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的村民林书桐,经常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施工现场,晚上还要熬夜进行设计工作,但他从不喊一声累、叹一声苦,一直默默工作。村民林志发打破封建传统观念,在寸土寸金的桂林洋,腾出老祖屋原址给村里修建文化室;弟弟林志明也迁走厨房让修筑的村道畅通。    文明、进步、活力。这,便是人们眼里现在的美伦。   收 获    硬件上去了,环境变美了,如何提高人的文明素养,是美伦村着重抓的另一项工作。    走进村庄,“倡导文明新风,共建文明家园”的思想道德教育图片展览便跃入眼帘,黑板报上大多是宣传树文明新风的内容。在村文化室的墙上,挂着《村容村貌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美伦文明生态村管理细则》等文明条文。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些条文,既是对村民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转变村民的小农意识和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村民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实行了定人定期负责检查(月底检查督促、年终总结评比)、奖优罚劣的“门前三包”(即清洁卫生、路段卫生、绿化浇水“三包”)卫生打扫制度,这一制度,使该村常年保持着干净清洁的卫生环境。经常开展的排球、篮球、象棋、乒乓球比赛和文化下乡、琼剧团演出等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实用的科技讲座,不但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意识,而且增长了致富本领。近年来,美伦人把创建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他们借助了毗邻桂林洋工业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以养殖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取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05年,该村劳均收入1.543万元,预计2006年劳均收入将比上年增长5%。    遗风、新韵、收获。古朴与现代同步的美伦,将在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的进程中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