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胶:抄底情结不足取
- 时间: 2006-08-28 09:07:2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点击:
- 商品市场一旦形成明显趋势,其价格的伸展幅度要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尤其是在期货市场,随着软商品中的天然橡胶与糖的持续走弱,我们看到在这两个国内商品期货上,大多数人参与者的身上渗透着抄底情结,顺势而为似乎已经成为难以实现的一句空话。
笔者看空天然橡胶的观点曾遭到部分现货商的抵触。部分现货商持有较为浓郁的看多观点,认为胶价跌到21000-22000元/吨之间已经具有买入价值。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难想象看多市场人士的多单在目前20500-20700之间的期货合约价格上被套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天然橡胶季节性涨跌规律明显,价格弹性十足,具有大起大落的特点。在明显供应不足、需求旺盛的局面下,胶价曾一路狂奔到20000、25000,甚至达到极限的30000。2003、2004年胶价已经表现出这种特点。在2003年年初牛市的萌发期,胶价借助多头主力资金的推动,一举突破10000,在随后的不到两个月之内一路扶摇直上16000。在经过短暂的高位震荡之后,胶价完成顶部的塑造,从4月的16000直线下行至6月的10000,下跌幅度与上涨幅度同样惊人,可以说一个轮回使胶价再度回到起点。2004年再度出现这种暴涨之后的大落走势。2005年,天胶震荡上行,大涨小跌的格局明显。进入2006年之后,一切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供应增长周期来临
首先,全球最权威的国际橡胶研究机构(IRSG)在最新的7月研究报告中称,2006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将增长4.5%至910万吨,消费量为892万吨,供应盈余将达到18万吨,修正了5月4.5万吨的供应缺口。其中,主要的增长来自于传统三大产胶国中的印尼与马来西亚。在过去的2005年,印尼产量增加9.9%至227万吨,今年保守估计增长4.4%将达到236万吨。马来西亚橡胶局则预测2006年马来西亚橡胶增产将达到3.5%至116万吨。
传统三大产胶国的增产与2002年开始的扩种橡胶树关系密切。在2001年见底后,胶价在2002年缓慢回升,促使印尼、马来西亚重新思考橡胶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4年之后,我们正在目睹供应增长周期的到来。
在讨论供应问题时,不能忽略新千年之后迅速崛起的越南与缅甸。预计今年越南天然橡胶产量将达到创记录的60万吨,而被IRSG统计供应所忽略的缅甸,2005年亦为全球提供了20万吨的天然橡胶。这两个国家都具有继续扩张的潜力,这对全球天然橡胶的供应格局将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这两个国家出口主要针对我国,前两年在国际胶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来自越南的边贸胶大量涌入中国,使得我国对于传统三大产胶国的进口依赖有所降低。
轮胎企业改变采购策略
供应紧张逐渐缓解之后,作为消费大国的中国轮胎企业采购心理也正在发生变化。在胶价处于下跌走势过程中,轮胎企业采取分多批次、小单量的采购策略,很难再看到一次性大规模买入的迹象,这样的采购操作对胶价所形成支撑作用非常有限。
2003、2004和2005年需求疯狂递增的态势在2006年出现了减缓。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投资者对于天然橡胶需求增长的认识存在误区。今年美国天然橡胶需求量明显递减,是因为国际市场上的轮胎集团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中国,造成中国天然橡胶需求猛增的假象。
综上所述,仅从基本面实际供需形势的逆转不难看出,天然橡胶的下跌正处于一个供需扭转的背景下,而非正常的牛市调整,因此在目前尚难看到跌势扭转的前提下,任何主观认为胶价过低可以进行抄底的想法都有可能犯下严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