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民合作
  • 时间: 2007-01-31 09:00:3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南方网    点击:
  •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现代农业为主要内容,它也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全年的重点工作。何谓现代农业?从一号文件传递的信息来看,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参照国外现代农业的实践发展,现代农业是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所谓现代不仅局限于现代的科学技术,更加指向现代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制度设计。而在推进现代农业的众多“抓手”中,笔者以为,农民合作是最为至关重要的。  从目前各地现代农业的试点来看,上百亩的大农场推进现代农业并非难事,而困难集中体现如何让散户从现代农业中收益上。众所周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成了原子化的小农。从生产上讲,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统一管理,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即使有先进的现代技术,也难于大规模、高效率地推广;从经营上看,现代农民已经被卷入了全球市场,由于力量分散他们无法抵御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更不可避免地在各种市场博弈中处于劣势;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在农村,由于农民公共意识的薄弱,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已经成为阻碍农业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可以看到,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与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格格不入。  通过怎样的制度设计将原子化的小农整合起来,使其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效地对接,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化解僵局的唯一办法。在这方面,各地已经有了不错的尝试:广东廉江日升荔枝合作社通过农民合作实现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解决了农残过高、果贩压价的难题,使当地果农的荔枝远销海外;高州农民自发投资水利,通过协会管理水利,解决了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的水利设施老化、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  国家已经意识到农民合作对于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各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颁发了“身份证”。但要农民放开手脚展开合作,真正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农村金融合作互助的合法性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配套措施问题等等都有待进一步明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