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单产是做大做强橡胶产业的根本出路
- 时间: 2007-11-08 02:04:0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作为全国最大橡胶生产基地的海南农垦,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已成为垦区广大干部职工极为关注的新热点。本文试从如何提高橡胶单产,进而实现提高橡胶总产的最终目标谈些个人粗浅见地,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要提高橡胶单产
提高橡胶单产,理由有三:
第一,为了保住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现在我们农垦号称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但是受到了来自云南的挑战。云南农垦的橡胶平均亩产达到120公斤,而海南农垦橡胶平均亩产才达到51公斤,与云南农垦相比差一半多。现在云南农垦的干胶总产量也直逼海南农垦,如果我们再不提高橡胶单产就要落伍,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将由别人所取代。
第二,要通过扩大植胶面积来提高产量可能性不大。首先是从国外租地发展橡胶,目前条件不成熟;从省内扩大植胶面积也不可能,农民已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让出土地;另外海南是生态省,国土、环保部门不允许随便开垦土地;同时从农垦内部来看,要扩大面积种胶可能性也不大,农垦内部要发展自营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很多土地。因此,我们想通过扩大面积来提高橡胶总产量,这条路很难走。我们只有在原有的橡胶面积上做文章,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产量,这是农垦目前提高橡胶总产量的最佳选择。
第三,是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需要。我们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亩产,企业可以获利,职工可以增收。橡胶是农垦的主业,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有相当多的农场是靠橡胶来收入的,相当多职工是靠橡胶收入的。如果橡胶产量低,农场效益就不好,职工的收入就低。我们要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企业效益和提高职工的收入,这是意义所在。
二、为什么垦区橡胶单产低
这里我试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心得。
第一,从劳动者即胶工来看,存在着“一老三低”现象。一是老,就是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胶工占40%以上;二是文化水平偏低;三是技术水平偏低,三级胶工和等外胶工占一定比例,就是一二级胶工,各个农场的标准也是不一的,相差大;四是部分胶工职业道德水平偏低,偷胶卖胶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橡胶单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从劳动对象即橡胶树来看,存在着“老弱病残”现象。目前垦区胶树“老弱病残”现象非常严重。老,就是30年以上的橡胶树占了20%;弱,就是产胶能力弱,产量低,干含低,所占的比例也很大;病,就是橡胶树的病害比较多,全局胶树死皮率近20%,有1000万多株,且胶树的根病非常严重,报废的橡胶每年有几十万株,相当于一个中等农场的橡胶面积。残,就是风害树很多,大概也占1000万株左右,也占开割树的20%左右。胶树的“老弱病残”,严重制约着橡胶单产的提高。
第三,从劳动资料即肥料来看,存在着“质量差,数量不够”的现象。按照现在标准,每株胶树要施2公斤化肥,20公斤有机肥。这2公斤的化肥质量怎么样,现在众说纷纭。另外,施20公斤的有机肥,相当的农场达不到标准。化肥的质量难保证,有机肥的数量又不够,这就象给一个人抽血,如果不给他增加营养,他怎么会有血供。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胶树肥料质量难以保证,又怎么能提高单产。总之,从生产力内部的要素来分析我们橡胶单产低的原因,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第四,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来看,存在“雷声大,雨点少”的现象。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一些同志在会上口口声声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在实际工作上却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在一些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上成效不大,比如说橡胶死皮树的复割技术、根病的防治技术至今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第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来看,存在着“分配不顺,动力不足”的现象。对我们农垦来说,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分配问题。一是总公司对分公司分配不顺,存在着“鞭打快牛,挖肉补疮”的问题。二是分公司对胶工的分配不顺。垦区分公司对胶工的分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机制,有的是分配偏低,有的是分配不公,有的还两者兼有。
第六,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来看,存在着 “领导不力,权责不清”的现象。有些领导抓橡胶生产无所用心,办法不多,效果不好。今年有几个欠产单位,局长已经作了批示,要求这些单位分析欠产的原因,并提出有力的对策。另外,是没有很好地兑现奖罚制度,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我们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提高橡胶单产
在如何提高橡胶单产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针对尚存之弊端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狠抓落实。
第一,从劳动者角度来看,既然存在“一老三低”现象,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胶工的综合素质。一要吸收和发展年轻有文化的胶工,使我们的胶工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二,要提高胶工的文化道德水平,要举办培训班,讲讲文化课,讲讲法制课,培养胶工思想道德素质,并要与胶工签订护林保胶责任书;三要切实抓好胶工技术培训,促其提高割胶技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提高单产。
第二,从劳动对象来看,既然存在着“老弱病残”现象,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培养高产树,加快胶林更新步伐,选种优良品种。一要培养高产树。培养高产树是我们农垦几十年的经验,要提高橡胶树的单产,高产树的培养是个前提条件。我们要打一场全局性培养高产树的持久战。通过这个措施来提高单产。二要加快更新步伐。既然现在的胶树老弱病残比较多,那么符合更新条件的要加快更新,积极建设高水平的新胶园。三要选种优良品种。就是橡胶更新后怎么办,一定要选择好的树种。现在“橡胶107号”是农垦的当家品种,我们要淘汰那些橡胶产量很低,而且死皮率特别高的品种。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什么叫优良品种?我的理解是高产、耐割、抗风,三者缺一不可。
第三,从劳动资料看,既然存在着“质量差,数量不够”的现象,我们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提高肥料的质量和数量。这里有两点看法。一是要研制新型的肥料。现在肥料成份是氮、磷、钾和填充料。我们能否把肥料搞成“压缩饼干”式的肥料,N.P.K含量提高,把填充料减少;另外还有一种看法,就是采购氮、磷、钾,自己来调配,现在农垦中心测试站正在研究,看能否试验成功。二是发展畜牧业,增加有机肥。现在我们橡胶单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肥料没有得到保证。八一农场有一个胶园亩产达到200公斤以上,关键是肥在起作用。因此,我们农垦要提高单产关键要作好肥的文章,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把畜牧业当作一项大事来抓,这样既可以增加职工收入,扩大就业门路,同时又能为橡胶生产提供更多的优质肥料。
第四,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来看,既然存在“雷声大,雨点少”的现象,我们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加强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的贡献率。现在我们的科技贡献率有待提高,我们有几个技术难题有待于我们去攻破。一是涂药技术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涂药质量的好环,跟产量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有很多胶树,你不涂药是没有什么胶水的,我们的产量很大部分要靠涂药来维系。所以涂药技术是很关键的。对于涂药要把握两条,一要保证质量,二要降低成本。我认为还是自己配药好,一是成本低,二是质量保证。二是死皮树复割技术。现在农垦的橡胶死皮树有1000多万株,如果攻破了死皮树复割这一技术难关,那我们的橡胶增产是非常可观的。三是气体刺激微割技术。这方面金江农场的实验效果较好,集团公司生产部和技术部要对这一技术进行论证,如果可行的话,要向全局推广:四是根病防治技术。现在农垦橡胶根病问题比较严重,全局一年因橡胶根病要死几十万株,相当于一个中等农场的规模。因此,根病的防治技术要加快攻破。五是矮化技术。特别是垦区的东北部和南部,胶树树冠太高太大的,台风一打就倒伏或报废。所以矮化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枝整形技术,要推广;六是机械磨刀技术。现在磨刀这个问题增加了胶工很多劳动量,从解放生产力来看,机械磨刀是减轻胶工劳动量的好路子,东红农场在这方面搞了一些试验,各农场可以学习和借鉴。
第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来看,既然存在“分配不顺,动力不足”的现象,我们就应该有的放矢地理顺分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一要理顺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的分配关系,调动农场各方的积极性。二要理顺农场和胶工的分配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提出胶工的劳务收入要达到干胶销售价格的20%以上,如果真正达到这个标准,那么胶工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现在我们内部有些胶工存在着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主要是内部分配关系没有理顺。关于护林保胶问题,这里强调的是要建立三个机制。一要建立“不想偷”的机制,要给胶工合理的报酬,调动胶工的积极性。二要建立“不能偷”的机制,也就是让想偷胶的人偷不了。我们要把干胶任务分解到每一个胶工的每一天,然后跟踪落实。三要建立“不敢偷”的机制。要制定严惩制度,对那些屡教不改的人员要严厉惩罚,对有功人员要表彰奖励。这些机制建立起来,我们的护林保胶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第六,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来看,既然存在“领导不力,权责不清”的现象,我们就应该聚精会神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兑现有关问责制度。一是要选好选强各级领导班子。在我们农垦有四种类型的干部,第一种是生产管理好,财务管理也好的;第二种是生产管理好、财务管理不好的;第三种是财务管理好,生产管理不好的;第四是生产管理不好,财务管理也不好的。因此,选强选好各级干部对我们抓好橡胶生产工作是非常重要。我们要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精神,选强选好各级领导干部。二是要兑现问责制度。对干得好的要表彰奖励,干不好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以上是我从生产力的三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方面分析了橡胶单产低的原因及对策。简言之,主要是讲胶工、胶树、肥料、科技、分配和干部等六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如果我们把握好这六个要素,那么,提高海南农垦橡胶单产就一定指日可待。
(郭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