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民行动演绎人文关怀
- 时间: 2007-02-14 08:57:3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省农垦总局抓住橡胶价格走高、中央财政政策性拨款增多、国家免征农业特产税的机遇,全力构建和谐农垦、平安农垦。一年过去了,省农垦总局投“真金”、付真情、动真格地实施了一系列惠民行动,关注民计民生的人文情怀,深深留在了职工群众的心中。
投“真金” 回应民生呼吁
由于多种原因,垦区职工的就业、住房、道路、饮水难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这一事关垦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民计民生问题,是垦区职工群众一直呼吁解决的问题,也是总局党委一直高度关注和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去年,省农垦总局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在解决就业、提高职工收入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近万个新增岗位,推进再就业工程。去年,省农垦总局采取以扶持就业、引导就业和自主择业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解决职工群众就业难。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098个,160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数亿元巨额投入,推进民生工程。过去的一年,是省农垦总局打造民生工程有史以来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年。全年补贴发放农场退休人员生活补助6000万多元;争取中央财政和省政府支持,从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增加教师工资约2.6亿元;安排资金1500万元解决直属改制企业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增加橡胶生产一线干部职工的收入,全局职工劳均收入达到1.32万元;投入9671万元,新建职工住房面积达10.43万平方米,改造职工住房面积4.76万平方米。维修道路579公里,解决3.9万人饮水难问题;引进全额资金开发的海口农垦城“绿海佳苑”和“香樟林风情街”建设项目,投资超过了2亿元。这一占地75亩、建设规模11万平方米项目的建成,将解决和改善300多户职工的住房问题,并以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建筑风格,成为海口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付真情 改善生产条件
省农垦总局不但在关注民计民生上彰显人文情怀,而且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生产条件。
去年,省农垦总局一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橡胶生产一线,一边将款款人文之情渗入到改善生产环境及生产条件中去。仅1―9月,全垦区就修建胶园林间道路1127.8公里,建设胶园林间桥涵3283米,建设植胶新居民点1.35万平方米。同年9月,省农垦总局还安排近5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农场按20―30%自筹配套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技术推广、人畜饮水工程、公共卫生体系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垦区儋州片“闹退场分胶事件”发生后,总局在加大力度维持橡胶生产秩序的基础上,组织工作组多次深入事发农场开展调研活动,实施了一系列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措施。拨款600多万元,初步解决了西培农场并场队、转制队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出台五项优惠政策,帮助西培、西庆、西华、八一和西联5农场并场队发展生产、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职工群众收入;安排200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重点倾向并场队职工家庭。
此外,各农场还为胶工配送早餐、制作胶工工作服、报销医药费及免费为胶工体检,把浓浓的人文情怀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动真格 满足生态需求
大手笔投入,走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之路,以满足职工群众的生态需求。
去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省农垦总局在着重抓好乌石、南田、南滨、龙江、桂林洋、西联等6个新农垦建设示范农场、20个新农垦建设示范队、190个文明生态队(村)创建和产业结构调整职工增收典型示范队300例活动的同时,以总局引导、农场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的投入机制,以拨一点、出一点、募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筹集资金,扎实推进创建文明生态队(村)建设工程。全年投入5726万元,建成文明生态(村)队110个,文明生态队(村)建设在垦区大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中坤农场集资676万元,实施十大“民心工程”,让广大职工群众享受到农场改革发展的成果;红岗农场筹资400多万元,新建职工平顶房28幢、共计6225平方米,220户职工迁入新居;中瑞农场仅去年上半年就投入225万元建设文明生态队、改造职工危房和中小学危房、维修道路;乌石农场投入80万、职工集资40万,重点扶持经济比较困难的并场队创建文明生态队,户均建筑面积达65平方米,全队46户职工全部住上三房两厅一厨一卫一院子的套房,并实现照明电灯化,用水自来化;桂林洋农场一年中创建了12个文明生态村。
遂民愿,达民意。为民、惠民、利民理念,正在垦区大地上精彩演绎……
(本报记者 李桂金 特约记者 林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