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不会忘记
- 时间: 2007-03-13 08:51:5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知青”即知识青年。知青是一个词语,知青是一个群体,知青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全国有两三千万知青,他们抱着激情、带着梦想,离开了校园,离开了城市,离开了父母,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新生活的挑战。知青大潮涌起的时候,全国各地先后有10万知青加入海南农垦,开发海南,建设边疆。从此,海南农垦这支队伍又多了一大批“生力军”。
知青加入海南农垦的年代,仍然是海南农垦的创业年代。10万知青的到来,尽管海南农垦还来不及做太多的思想的和物质的准备,但却能以母亲般的博大胸怀,接纳了这批生气勃勃的热血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来自广州等大城市或地区城镇,农村、边疆、体力劳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新生活的开始,就意味着是历练人生的开始。他们在老工人的带领下,自己动手盖房子、种蔬菜、开荒植橡胶,经受了创业时期艰苦劳动的磨练和生活困苦的煎熬。在海南农垦的千里胶园,知青们流下了许多汗水、泪水和血水,有些人甚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不但成为开发和建设海南农垦的强壮劳动力,而且还给海南农垦带来了文化,带来了知识,带来了活力。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农场的老工人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知青,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团结、友爱、充实、快乐和有奔头。知青们也从老工人身上学到了负重坚忍的坚强性格,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宽厚仁慈的优良品质。知青和老工人结下了“情浓于血”的感情。
知青生活可以说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人生的大舞台上,尽管各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但每个人都曾扮演过主角,展示过自己的坚实人生。他们不怕磨难,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粗砺艰苦的劳动并没有使知青们变得粗俗、平庸或颓废,他们有理想,有志气,有作为。经过艰苦的知青生活的磨练,培养了他们为事业献身的信念,克服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知青都成为农垦各条战线的骨干乃至社会的中坚。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意外的幸运,会使人冒失、狂妄;然而经过磨练的幸运,却使人成为伟器”。今天许多事业有成的知青在总结人生的时候,总把那段知青经历作为成就事业的重要成因。因为这种成功,不是意外的成功,而是经过磨练的成功,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的成功。知青是坚韧的一代,是顽强的一代,是成熟稳健的一代,是能够撑起社会脊梁的一代!
海南农垦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边疆的繁荣、稳定、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写进了史册。这里面,记载着知青们的功劳。在为海南农垦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知青们和广大的农垦职工共同培育了“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勤奋诚实的人格品质,团结互助的亲和关系,五湖四海的博大情怀,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的农垦企业文化。正是这种具有农垦特色的企业文化,才会有如此长久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几十年过去了,海南农垦始终不会忘记知青们在这里逝去的青春和洒下的汗水,在这里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
岁月流逝,淘尽的是沙粒,留下的是真情。为此,2006年5月,海南省农垦总局作出了邀请返城的知青回访海南农垦的决定。此决定,得到了垦区上下的积极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了广大知青的热烈响应。知青们想农场,爱农场,盼望见到久别的友人。应邀回访的近300名知青,回到了曾经留下过青春足迹的胶园、茶山、菜畦……。“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回延安》的著名诗句。知青们回到了农场也如贺敬之回到了延安,与昔日的农友叙旧,与老工人热烈拥抱,千声万声呼唤,摸头拍臂捶肩……“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这些都已经年过半百有些甚至是已过花甲之年的知青,回到这里,是如此的动情。“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海南农垦这片土地,融进了知青们永恒的爱!
回访的知青思念着农垦的过去,赞美着农垦的今天,更关心着农垦的未来。在回访的日子里,他们参观了一些农垦的单位,在故土植树留念,并对农垦的发展出谋献策……海南农垦知青回访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紧接着,广州知青、旅港知青、华侨知青、汕头知青、湛江知青、海口知青、西安知青等相继成立联谊会或加强联系,为海南农垦的振兴再写新的篇章。
知青的年华是有限的,而知青的事业是无边的。我们虽然无法让时光留步,但我们能让知青情、知青爱这笔海南农垦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为此,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把知青在海南农垦或与海南农垦相关的故事、文稿、照片等交由海南农垦报社收集整理成书,取名《知青足迹》,将这段真实感人的历史,让后人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
海南农垦在继续前进,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在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又在全国各地招收了一批大学学士生、硕士生、博士生。这也是一批“知识青年”,一批知识更高的青年。尽管这批“知识青年”与过去的“知识青年”到海南农垦的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起点不同,然而发展天然橡胶、建设新农垦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也会发扬老“知识青年”艰苦创业的精神,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去开创农垦事业的新局面。在不久的将来,《知青足迹》续集又会收进一批新时期“知识青年”写的新篇章!海南农垦不会忘记“老知青”,同时也在期待“新知青”。
今天,在《知青足迹》付梓的时候,应约作此文,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