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大踏步走进新时代
- 时间: 2008-10-29 08:45:20 作者: 郭红彦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10月23日至25日,海南农垦三大会议在风光旖旎的南丽湖畔胜利召开,标志着海南农垦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阶段性完成了体制变革的使命,由海南省全面管理;正朝着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大踏步前行!
■政企分开 社企分离
海胶集团工作会议、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暨社企分离培训大会、海南农垦农场(社区)工作会议,是在海南农垦体制下划,海胶集团基地分公司与农场(社区)分离后首次召开的重要会议。此次会议成为海南农垦改革发展进程中重要的转折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省委省政府总的安排是: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海南农垦所属普通中小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用三至五年时间,把农垦的社保、劳动就业管理、农场(社区)管理服务及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居民管理、公安等其他社会职能移交政府管理。从而在体制上和机制上解决制约农垦企业发展的实质性问题,为海南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提供有利的条件。
海胶集团基地分公司与农场(社区)之间的分离工作已在垦区全面铺开,从人员、资产、费用、机构、业务等方面整体划清。目前,基地分公司总经理、农场(社区)场长、书记(社区主任)已各就各位,摆正了角色,为社企分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海南农垦将积极创造条件,分离社会职能,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接,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农垦社会职能平稳移交政府。
存续农场有条件组建公司的,可选准产业,朝企业化方向发展;没有条件的,今后并入地方乡镇,或单独设立一个镇。
海南农垦几十年来扮演的企业办政府、企业办社会的角色将实现回归,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全力以赴打造现代企业制度,集中精力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农垦经济实力。在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延长橡胶产业链的同时,充分利用海南农垦丰富的资源,加快林产、物流、地产、畜牧、现代农工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朝着现代化、多元化产业发展方向前进。
■分家分工 明确职责
南丽湖会议,与以往会议的有别之处,在于海胶集团工作会议与海南农垦农场(社区)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按身份归属,基地分公司的总经理们只参加海胶集团的工作会议,农场(社区)的场长、书记(社区主任)只参加农场(社区)工作会议,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海胶集团与农场(社区)分家了,海胶集团从此是一个独立运行的企业。
会上,海胶集团的发展定位被明确:要发展成为中国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利用、贸易,有竞争力的、综合性的、在行业系统拥有话语权的企业;要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橡胶产业基地。
海胶集团自成立之初便一直致力于从一个传统的农业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并最终达到上市的目标,目前正着手建立一套独立、完整、高效的行政运作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层的积极性,杜绝短期行为,真正实现海胶集团的发展战略。
为此,海胶集团初步对基地分公司定下了七大考核指标:一是橡胶更新种植完成率;二是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三是模拟利润完成率;四是橡胶原料质量合格率;五是职工队伍稳定;六是安全生产工作;七是附加指标。对加工分公司也提出了几大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橡胶回收率、产品质量、加工成本的控制、加工增值等。
农场(社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精干高效的农场(社区)管理体制;配合做好分离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充分利用农场优势资源,加快非胶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美好家园;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场(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场(社区)的管理职责是负责维护农场(社区)的稳定,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农场(社区)行政社会管理,发展农场经济,负责农场(社区)基本建设,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
省农垦总局将对农场(社区)实行目标考核,内容包括稳定、发展、职工收入水平的增长和下岗职工就业率、农场(社区)建设、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对橡胶等其他专业集团提供服务的满意率,护林保胶工作的落实情况等。
■压力责任 扑面而来
来自各基地分公司的总经理和各农场(社区)的场长书记们,无不坦言肩上担子重,深感压力大。在会议召开期间,他们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多学习领悟政策,多讨教办法。一方面是为了释放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加得心应手。
在10月25日的小组讨论会上,省政协副主席、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先后来到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本想听听大家的讨论意见,不料却被经理、场长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包围住,讨论会立时变成了“你问我答”的专场问答会。
“张书记,我有三个担心,一是担心农场一分为二后,社区和基地分公司的收入差异过于悬殊;二是担心社区就业压力大;三是在地方政府接收过程中,社区的成本负担加重。”
张力夫回答说,在资金拨付上,农场(社区)刚性的支出、非支出不可的钱,总局一定会给予保障。基地和农场(社区)之间肯定会有收入差距,企业毕竟有风险,基地分公司工作人员身处生产第一线,身份转化了,面临竞争上岗,面临淘汰的压力,面临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岗位变数大,而且退休待遇低。基地与农场(社区)之间的收入差异在不超过3倍之间应属合理范围。农场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一直存在,并不是分离带来的,政企、社企分离是手段,目的是发展农场经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创建新型企业,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企业集团、经济实体,而不是政社合一的混合体。我们的发展并不仅仅只有橡胶一条路,还有很多优势资源,就拿土地资源来说,开发利用得好,比橡胶产业的利润要高得多。大家的工作思维、工作角度不要局限于一个农场,要放眼分属在各个农场的优势资源,加强引导、加大开发力度,形成龙头企业,再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有了经济实体,就会产生大量的工作岗位,职工的就业压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在与地方的交接过程中,会有一个磨合期,要加强沟通协调,进行换位思考。我们交出去的不仅是职能,同时还会增加地方的财力开支,要理解,在交往过程中,做到有理有节。
“张书记,一个党委两个实体,我们该如何确定干部的归属?”
“张书记,文明生态队建设的任务、考核的指标到底该属于基地还是社区?”……
在张力夫忙于解答各种问题的同时,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也没让副官们轻松,“逼”出了大家的所思所想。韩太光副书记提出,当前要抓好土地清理工作;郭奕秋副局长建议,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郭钦宜副局长认为,今年要格外重视橡胶更新问题;林芳明副局长提出,要抓好维稳工作,为海南农垦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保移交各项工作要对接好,退场队的土地确权今年内要完成;文和副局长建议,利用总局的住房优惠政策,抓住建材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垦区职工住房建设步伐;农垦工会主席宋锦绣提出,要重视品牌建设,整合海南农垦的品牌资源,建立品牌的标准,各产业板块要整合各自现有的资源,寻求利益最大化;全孝华巡视员提出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进度,争取年内完成这项工作。
正如王一新所说,南丽湖会议,是“一次传递压力的大会”。上至省农垦总局领导,下至各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压力在一层一层传递。而有压力就会有动力,有压力就会催生责任感。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在基地分公司和农场(社区)各项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后,海南农垦定将朝着改革发展的既定目标和方向平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