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双方建设性轨道料继续 但气候问题或添新忧
- 时间: 2008-11-10 10:10:3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路透社 点击:
- (本节选由中国《财经》杂志提供,节选自11月10日出版的2008年第23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奥巴马任务”)
在涉及贸易和货币摩擦问题上,中国应预期来自美国新政府更少的耐心;而气候问题可能成为中美间新的摩擦因素
奥巴马入主白宫,会继续中美关系的建设性轨道。但他在气候问题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能增加新的摩擦因素。
据11月1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奥巴马任务”一文报导,中美关系这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本次美国大选中始终没有成为双方候选人着墨的话题。所有中美问题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迹象,说明两党候选人都认同现行对华政策。两国的观察家们大多相信,奥巴马入主白宫,会继续中美关系的建设性轨道。
不过,奥巴马的贸易政策体现出更多的保护主义色彩。奥巴马在10月29日致信美国全国纺织工业协会,表示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是导致中国巨额贸易盈馀的直接原因,并表示“将尽一切可能的外交手段说服中国改变汇率政策”。奥巴马同时还表示,在今年年底中国输美纺织品配额到期後,他的政府将密切监督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并许诺,如果纺织品行业遭到来自国外的不公正竞争,美国将采取法律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纽约谘询公司Rhodium Group合夥人荣大聂(Daniel Rosen)告诉《财经》记者,在目前美国面临衰退的压力下,尽管美国的贸易赤字有所减少,但涉及到贸易和货币摩擦问题上,中国应该预期来自美国新政府更少的耐心。
尽管如此,所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均不认为奥巴马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他只是更加倾向保护性的立法,更有可能因为中国在人民币升值方面不够快而惩罚中国,”卡托研究所的多恩说。他们认为,奥巴马的经济团队构成大多参加过克林顿政府时期与中国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他们将会继续推进同中国的接触政策。“奥巴马是实用主义者,”多恩对《财经》说。
中国学者也对奥巴马执政下的中美关系普遍乐观。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向《财经》记者表示,中美关系经过30多年的低谷和高峰,树立起了相对牢固的“防洪堤”。中美经贸间的合作越来越复杂,政府间的合作也能坦诚交流意见。奥巴马的对华政策不会脱离这一范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也告诉《财经》记者,鉴于中美关系的成熟、中美间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美国面临的内外问题及奥巴马比较积极的对华政策表态,都表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不过,哈佛学者约瑟夫 奈警告,奥巴马新政府上台後,中美关系可能出现新的摩擦因素。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策将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此前澳大利亚在陆克文政府上台後已经发生同样剧烈的转向。西方世界最後两个无视气候变化危害的主要国家已经发生转变。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如果不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可能会引发同西方世界包括美国的较大摩擦。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也向《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奥巴马在气候变化方面积极的态度,美国将会改变布希政府的做法,转而签订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如此一来,中国在减排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完)
(全文详见11月10日出版的2008年第23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奥巴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