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力推“东盟战略”
- 时间: 2008-11-18 09:35:4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深圳商报 点击:
- 启动
近年来,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提到与多边贸易同等重要甚至更加优先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就为我国在加入WTO以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迄今,我国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展,将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合作网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建成后,将覆盖18.5亿消费者、3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2.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成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届时,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0.3%。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广东在产业战略上处于中上地位,在地理位置上是前沿中的前沿,可以继续引进,同时也可输出。这是广东发展难得的机遇。“这样的机遇,广东没有理由不抓住!”作为中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经济大省,也是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份,广东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东盟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德江率团访问印尼、泰国、菲律宾;2007年,省长黄华华率团访问马来西亚,并举办大型经贸洽谈会;汪洋就任省委书记后首次出访又选择了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
2008年9月3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团访问东盟上述四国。除政府代表团外,还有一个由500?700名企业老总组成的庞大的经贸代表团。他们参加了4场大型经贸洽谈会,还在当地食肆、酒楼与东盟四国商家洽谈业务,身影遍布各个角落。他们收获颇丰,双方签约金额达109亿美元。其中,进出口贸易45.65亿美元,境外投资9.92亿美元,承包工程25.14亿美元,招商引资28.08亿美元。这种务实的旋风式访问,被媒体解读为广东启动东盟市场战略,拓展新兴市场蓝海。
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个面积只占全国1.85%的省份,贡献了占全国近12%的经济总量。然而,广东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即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发展成本上升、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广东从今年开始全面推动和实施双转移战略,即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建设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内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战略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广东的标志性转型。它将直接提升广东的产业竞争力,有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虽然双转移战略是针对广东省内的产业转型升级而提出的,但它的成功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广东或中国。广东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际经济大环境和珠三角作为世界经济工厂的地位。双转移的实施需要有广阔的国际平台。
过去二三十年来,美国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影响,广东外贸增长明显放缓,对美贸易增速大幅回落。数据表明,多年形成的相对单一市场结构使广东对美国直接、间接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40%左右。今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国直接出口增幅回落7.8个百分点。还有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走高,广东很多出口企业面临空前考验。广东外贸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广东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却呈现勃勃生机。过去的五年,广东进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17.5%,而与东盟的贸易额平均增长22.9%。今年以来,广东与东盟贸易额继续强劲增长。1-7月,双方进出口贸易值达385.1亿美元,增长19.9%,比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速高近6个百分点。东盟已成为广东第四大贸易伙伴。广东贸易结构为什么开始出现这样的拐点?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即将开始实施,早期收获开始显现,关税开始降低,刺激了双方贸易合作的积极性;二是东盟各国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有很强的互补性;三是在东盟各国有大量华人华侨,广东与东盟各国可谓人文相近、地缘相通、商脉相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开始实施“东盟战略”。可以说,广东的“东盟战略”是市场这一无形之手推动的、省内已实施的双转移战略的海外拓展。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前不久作出的一个论断: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转变,东盟应该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寻找市场的新增长极,尤其是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在内的企业。
内涵
据媒体解读,广东的“东盟战略”有两个层面,即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广东企业的投资向越南、印尼等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的资源、能源、下游产品集群将和来自新加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起向广东转移。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双转移。有评论指出,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角度来说,广东的“东盟战略”都是一项具有远见的决策,在现实上也有可操作性。它的成功实施,将为中国进入新一轮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前景
广东的“东盟战略”得到东盟组织和相关国家领导人的欢迎。这次汪洋率团访问东盟四国和东盟秘书处都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双方会见层次高、交流深、共识广,无疑是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强大动力。
上面提到,这次汪洋率团访问东盟四国,签署了109亿美元的合同金额。更重要的是,汪洋在会见四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东盟秘书长时,都提出广东要与各国有关部门、东盟秘书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对话机制,协调解决双方投资合作中的有关事项,力争双方贸易额三年翻一番。这个建议,每一次都得到积极热烈的回应。例如,集体进入东盟市场的重大项目??占地800公顷、总投资40-50亿美元的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在汪洋率团访问越南后仅44天,双方即于10月22日正式签署了协议。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表示,将亲自指导和促进这个合作区的顺利建设。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广东企业要成功地“走进东盟”,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走进东盟”,积极为“走进东盟”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好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与企业“走进东盟”的目标国政府加强沟通,维护“走进东盟”企业的利益。同时,企业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值得重视。例如,中兴通讯公司,从1998年起开始开拓印尼市场,现已发展成印尼家喻户晓的企业,印尼也已成为中兴通讯亚太片最大的“粮仓”。截至目前,印尼子公司的规模名列中兴通讯海外代表处前茅,共有员工近500人,占据3G手机印尼市场的40%份额。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是因为始终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坚持开展自主研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技术。华为公司于2001年4月在马来西亚设分公司即亚太区域总部。同年7月,顺利通过认证加入多媒走廊??MSC,现已成为马来西亚5大电信运营商的主流供应商。目前,华为在全球有100多个分支机构,建立了覆盖且贴近客户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华为还在印度、瑞典等设立了12个研发机构,实现了全球研发布局。这一切,都是与华为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和产品方向分不开的。汪洋在考察这两家公司的印尼、马来西亚分公司时提议,将来每年可以开一两次海外企业的经验交流会,让更多的企业学习成功“走出去”企业的经验,推动更多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总之,广东的“东盟战略”是发力推进与东盟合作的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是实实在在的、在三五年内可以见到实效的战略。广东的“东盟战略”之花,必将结出互利共赢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