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将给海南带来什么利好
  • 时间: 2008-11-20 10:33:5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提要:   “国十条”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因为它正好契合了海南现在的发展阶段。当前海南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资金缺口比较大。“国十条”带来的资金可以解决海南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我们渴望资金投入与经济总量小的矛盾有望得到解决。在“国十条”刺激下,内需市场会朝利好方向转变,这能为海南工业化进程提供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   国务院日前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公布规模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彰显出力保经济增长的决心,有人称之为“国十条”。“国十条”将会给海南带来什么利好?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这两天求教了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研究所王毅武教授、海南经贸职业学院院长黄景贵教授、省委党校唐镇乐教授、()朱华友、()傅国华等5位经济学者。   问题一:“国十条”将给老百姓带来什么?   王毅武:“国十条”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国家显著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这不是政府救房市,而是直接救百姓。因为国家建设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越多,民众就越不去买商品房。我们以前不敢消费,因为我们要攒钱来买房子。保障房在解决住房的同时,解放了大多数国民的消费能力。因为保障性住房能解决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和后顾之忧,普通百姓就可以把用于买房的资金作为日常生活的消费,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该买空调买空调,该买冰箱买冰箱,该买彩电买彩电,就会拉动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解放了很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十大措施的第一条,可以看出中央对这一民心工程的高度重视。   保障性住房建设会带动钢铁、水泥、劳工等各种物资和生产的重新分配,商品房建设的力度就会减弱。房地产开发商应早点把压在手里的房子卖出去,现在卖是最好的价格,以后早晚会跌价。现在不是涨价的问题,而实际应该是出手的时候。   黄景贵: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纾解社会矛盾、稳定投资者信心,最直接、最见效、最快速的办法就是增加政府直接投资。此次出台的十项措施都与民生相关。虽然中央“十项措施”继续限制“两高”产业,但更着重民生领域,和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的建设。海南应顺应中央政策导向,发挥海南自身的比较优势,就上述领域论证并提出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战略性建设项目。  问题二:金融危机对海南的影响大吗?   朱华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对海南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不可掉以轻心。例如,我省的一些大项目推进速度可能会放缓,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面临更多挑战,招商引资的难度会加大。而有些问题已经显现,如一级标胶的售价已从几个月前的2.7万元/吨跌到现在的1.3万元/吨,成交量也大幅较少。作为地方的重要财源之一的房地产业的销售额增速明显放缓,秋季房展会的成交量萎缩近五成。此外,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逐步显示,如零售业的业绩下滑、境内外游客的数量减少、就业岗位的困难等等。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尽早应对。   王毅武:金融危机对海南经济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海南不是一个经济独立体,经济总量不大,不会成为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而海南十年房地产泡沫经历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使海南具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海南人民没有丧失信心,因为当前海南发展正处于最好时期。   问题三:此轮新政对海南的影响如何?   傅国华:海南经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在工业化比较落后,这是过去发展的“弊”的表现。但是辩证地看问题,“利弊”可以相互转变。工业化进程落后的海南经济,需要发展的是内向型的特色经济。其中海岛型资源经济是主流,包括海洋石化工业、热带特色农业、热带生态海岛旅游业等产业。在“国十条”刺激下,内需市场会朝利好方向转变,这能为海南工业化进程提供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这个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海南发展却蕴藏着良机。海南发展需要的建设目标与投入要素,如改善民生、基础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投资方向,与当前“国十条”的投入方向与重点是比较吻合的。这对迫切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海南而言,无疑是一片阳光。我们可以趋利避害,加快发展。   唐镇乐:“国十条”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因为它正好契合了海南现在的发展阶段。当前海南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资金缺口比较大。“国十条”带来的资金可以解决海南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我们渴望资金投入与经济总量小的矛盾有望得到解决。   海南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扩大内需,练好基本功。当前海南的外向型经济尚未形成,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还没有很大的规模,这几年的发展主要靠扩大投资和刺激消费。中央政策在为海南打基础的同时也为海南加了一把油,增强了海南人民对发展前景的信心。  问题四:4万亿是个很大的蛋糕,海南如何才能切到尽可能多的份额?   唐镇乐:我们应首先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已有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关系。已有项目要加快速度,加紧启动新的项目。二是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这次中央的政策富含真金白银,要借其东风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海南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比如说可以利用中央政策促进海南渔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可以在港口基础设施、远洋船队和海上生产生活保障服务的发展上加大投资力度。三是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的关系。例如海南扩大内需也要在农村做文章。海南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各项惠农政策,都要贯彻扩大内需方针。要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包括教育、医疗、保险、培训等。四要处理好省与市县的关系,要贯彻中央政策就要发挥省与市县两方面的积极性。海南还应该抓住机会发展实体经济,一要给企业优惠的贷款,二要减免企业税收。   朱华友:要突出重点,全力谋划几个既符合国家要求又为海南急需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中央政府的资金支持,在加大投入中扩大内需。要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如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等。让百姓少一些明日之忧,多一些消费支出。   要鼓励企业“自救”,科学研判市场,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千方百计节约成本,增加科研投入,在创新中提升竞争力。企业在困难时期更要讲诚信,防止形成新的三角债。政府和金融机构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傅国华:建议分层次规划与设计项目,按“国十条”的排序与投资比重,分层次进行项目投资组合。当前我省需要设计的投资项目重点有9个方面。(1)规划国际旅游保障基础项目,如旅游岛的旅游道路网络项目、国际化水平的医院建设、垃圾处理、路标路牌等基础工程项目,全民国际旅游文化意识培训项目。(2)配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启动4个免税商场的建设,在海口、三亚选择规划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需要的“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现代商业区项目,提升海口和三亚都市形象。(3)提出东西铁路对接工程项目,还有海南铁路网与大陆铁路干线海底通道对接工程项目。(4)对当前海南的汽车、制药、石化、油气、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产业升级等项目。(5)将海南“211工程”大学建设工程规划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在各市县规划建设一所高质量的重点中学。(6)规划支持农村和农垦公路项目,支持纳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改造规划的农垦和农村电网项目,积极支持农垦创新与改革所需要配套的重大工程项目。(7)积极支持资质良好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通过政府融资平台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开发项目。(8)优先支持农业产业链中具有优质客户的中小企业,以及对于产品有稳定海外需求的出口企业。(9)创新创意产业要列入这波发展机遇的重点,具体项目如太空旅游产业、教学研究岛项目、软件开发产业、网络产业等。   黄景贵:海南应快速成立项目论证课题组,集合政界、学界、商界的集体智慧,提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项目。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分析领会中央政策精神,发挥海南比较优势,提出关联性、战略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投资建设项目。如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建设、南海油气的开发与利用、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昌江核电项目等。   我们应着眼于海南投资建设项目在全国的独特作用、战略地位、长远影响,并保持与国家政策目标的高度一致性,使海南投资建设项目能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满足近期扩大内需的要求,又与未来国家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高度相关。只要我们组织得力,论证充分,项目可行,战略显要,就能从全国空前绝后的扩大内需政策中,分享更多更大的蛋糕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