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第7期 20081206)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 时间: 2008-12-12 11:13:51    作者: 中橡市场信息部    来源: 中橡商务网站    点击:
  •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天然橡胶市场的冲击,橡胶价格从高位跌幅已超过50%,严酷的现实迫使天然橡胶生产业主采取主动的应对措施。综合东南亚产胶国的做法与经验,结合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实际,是否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应对措施。

            一、胶价暴跌为加快胶园更新提供了契机。国际橡胶联盟深刻认识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目前价格降幅已超过50%,而且仍未真正触摸到谷底,但这个价位介于成本的边缘,如果再下跌,将启动停产预案。就算不再下跌,要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价位,也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而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变数。基于上述分析,国际橡胶联盟很快形成共识,立即启动加快更新预案,对105.6万莱《约合254万亩》老胶园进行更新。这样,既可以按计划减少产量拯救当前橡胶市场,免于过多被动停产;又能改变胶龄结构,若干年后以更优的产能参与下一轮市场恢复后的竞争。诸多迹象表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由于灾害和割制改革管理失控等多种原因,已使相当一部分胶园丧失实现周期产量目标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包含着我国新时期天然橡胶基地建设的强有力支持。据此,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出超常规大面积更新胶园的一揽子计划,相信会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加强成本控制,避过低价风险。我国以农垦国有为主体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1994年橡胶市场开放的15年间,海南农垦综合干胶平均价1.1921万元,期间尽管橡胶市场变幻无常,但从总体上看,橡胶市场依然朝有利于橡胶生产业主的方向发展,特别是2006-2008年7月,橡胶价格长时间维持在2万元以上高位。用市场开放15年平均价同原来国家牌价相比,市场开放15年给海南农垦开了一张金额达到149亿元的增收支票。目前冲击后初步显现的探底价,同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不足万元的价位相比,恢复前景相对要好一些。但要想避过危机冲击风险,唯一的办法是在成本控制上狠下工夫。胶工联价劳务收入在“三保”前提下,也要跟随价格下行相应减少,这一点应该得到广大胶工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以便形成合力共渡难关。

            三、消除道德风险,增强应对实力。据可靠数据,海南垦区2007年被偷橡胶多达3万吨,用产量计算的道德风险率高达15%,按2007年平均价计算,损失6亿元。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入手,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把原本就属于自己的3万吨胶拿回来,这是增强应对挑战的根本性措施。说挖潜,把现成的3万吨胶拿回来就是最大的挖潜;论增产,把原本属于自己的3万吨胶拿回来就是最大的“增产”。即使把别的事情全都搁在一边,也要千方百计把护林保胶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头上,建立真正的问责制,形成消除道德风险的合力和氛围,展现新机制的管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