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东南亚经济
  • 时间: 2008-12-09 05:38:40    作者: 刘冬凌    来源: 《中国金融》    点击:
  •     外需减缓、出口受阻是金融危机给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最大威胁,为此 各国央行和财政当局纷纷出台措施,稳定市场,提振信心

      尽管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不是此次危机的重灾区,但是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为了抑制全球危机的冲击,提振市场信心,稳定本国金融市场,各国纷纷出台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防止危机进一步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蔓延。

      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打击之后,东南亚经济大约从2002年开始再次出现复苏 的态势,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在东盟自由贸易框架的指引下,东南亚各国除了在传统的农业、橡胶、木材、纺织等领域继续保持出口增长势头外,还进一步将对外合作领域扩大到汽车、电子、资讯、航空以及旅游等方面。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国家投资的加大,东盟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东南亚国家,东盟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对美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总体上看对美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经济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股市波动加大,货币贬值加剧。

      马来西亚。截至10月末,马来西亚林吉特年度内累计贬值达7.3%。马来西亚吉 隆坡证交所指数比年初大幅下挫40%。但是由于近年来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橡胶、 木材、原油和天然气出口逐年稳步增加,并且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向多元化转型,国 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充足的外汇储备,使得马来西亚抵御外来冲击的能 力大大增强,减少了国际资本抽逃可能对本国金融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

      泰国。截至10月末,泰铢年度内累计贬值高达17.4%,泰国SET50股票指数在 过去的一年内下跌幅度高达50.2%。尽管对全球金融动荡影响的担忧加剧,泰国央行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泰国经济明年将陷入衰退。但是随着金融危机蔓延,美国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因此泰国出口商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商担忧将遭遇到西方国家更多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和措施。更值得关注的是,泰国近年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生产基地,此次危机中,汽车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将使泰国汽车制造商在这轮经济危机中生存困难。

      菲律宾。虽然菲律宾央行将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由5.5%~6.4%下调至4.4% ~4.9%,但同时认为菲律宾经济目前依然健康,国内流动性十分充足。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海外劳工占其总人口数的10%以上,他们每年向国内寄回大量外汇。经济不景气将威胁到这些海外务工人员的收入和权益,影响菲律宾外汇储备总额,进而 降低其抵御外汇市场风险的能力。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目前东南亚石油储量最 多的国家,石油产业是其支柱产业,华尔街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剧烈下跌, 油价的波动必然给该国石油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越南。越南近年来积极推动经济改革,赢得“世界新工厂”的赞誉。2006年和2007年越南股市出现暴涨行情,但是自2007年年末以来越南经济多项指标均亮红灯。2008年越南在经济过热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发生。4月份的大米抢购风潮中米价上涨超过80%。目前,越南经济仍处于剧烈动荡中。今年前十个月,越南出口总额为538亿美元,而进口总额高达701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巨大。由于近年来巨额外资的流入,越南房地产泡沫加大,加之进口增速过快,原有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越南受到自身因素困扰的同时,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从总体上看,在此轮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南亚五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比上年有明显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数据显 示,今明两年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为5.5%和4.9%,明显低于2007年的 6.3%,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东南亚五国经济还有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与拥有较小经常账户逆差或顺差的国家相比,拥有巨额经常账 户逆差的国家金融市场在受到外来冲击时所受的影响更大。2006~2008年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经常账户余额基本保持稳定,马来西亚经常账户保持较大顺差。越南的情况比较严峻,其经常账户保持较大逆差,外汇储备低于外债总额。越南盾币值自3月份扩大交易波动幅度以来连续下跌,远期外汇市场更是预期未来一年内越南盾币值下跌幅度会达到30%。

      东南亚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随着全球性的经济放缓,东南亚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都有所缓解,但是各国股 市的波动使得危机不断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化而释放和蔓延,这种波动反过来又影响 到该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为了稳定本国货币和股市,东南亚各国相应得采取了各 种政府救助和干预措施。

      面对愈演愈的全球金融危机,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措施。在 股票市场方面,马来西亚决定将2003年设立的护盘基金总额由100亿林吉特,增加到150亿林吉特,以稳定动荡的股票市场。在财政政策方面,马来西亚财政部决定向国内经济注入70亿林吉特(约19.8亿美元)进行汽油补贴,以增强私营部门的信心并保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由于泰国国内金融系统中的流动资金充足,泰国央行并未追随全球减息行动, 决定继续维持3.75%的低利率不变。但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稳定 金融市场,泰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金融稳定措施。其一,为了防止储 户将存款撤出泰国,泰国财政部宣布对银行存款的无限担保日期从2009年8月延长 至2011年8月。其二,泰国政府呼吁亚洲国家拿出一成外汇储备联合救市,以减轻 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程度。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菲律宾的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出现放缓迹 象。为了帮助货币监管部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菲律宾金融当局也采取 了相应的措施。第一,将在外汇市场购买外币的金额减少一半,以降低比索承受的压力。第二,加强对本地居民海外投资的监督,并推出一项以政府证券作为担保品 的新的银行间借贷安排。

      为了应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危机,印度尼西亚决定允许商业银行使用正常贷款 作为抵押品来从央行获取短期融资帮助,并且把担保存款上限由1亿印尼盾上调至20亿印尼盾。在股票市场方面,监管当局也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其一,将公司回购实缴股本的比例由目前的10%提高到20%,以减轻本地市场的抛售压力。其二,证券交易所将股票的日涨幅限制从10%扩大至20%,跌幅限制维持10%不变,以此为股票市场的上涨创造更大的空间。

      为了应对恶性通货膨胀,越南一度停止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以保障国内粮 食安全,抑制通货膨胀。面对货币贬值的巨大压力,越南央行今年四次调整越南盾 兑美元的汇率日波动范围,目前越南盾兑美元的汇率日波动范围维持在3%。为了帮助越南渡过难关,世界银行批准向越南提供近6000万美元资金,用于该国银行业进行现代化改革以及提升越南央行的职能。

      未来的政策取向

      危机笼罩下的东盟各国应该通过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更广泛的对话和沟通机制,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提高抗金融危 机冲击的能力。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稳定本国外汇市场。为了避免由于外部冲击使得本国货币 出现过度贬值,东南亚各国应当保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外汇市场的波动。首 先,要控制资本项目项下的资本大规模流入流出,防止国际游资频繁在本国市场套利。其次,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多元化的贸易体系,为双边贸易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降低成本,扩大出口额。最后,要防止由于出口下滑而导致经常项目余额出现巨额逆差,经常项目余额逆差过大,将导致外汇储备下降,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随之下降,从而使得本国金融市场更易受到外部冲击。

      增加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及时进行风险披露。为了避免流动性危机导致本国 资金市场恶化,东南亚各国银行应该更加关注资产负债率的变化,保证资本充足率 的要求,降低风险资产所占的比重。降低资产证券化杠杆的水平,将资产重新进行有序配置。同时,为了增加本国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应对流动性紧张的状况,银行可以通过吸引外部资金进入金融系统,以缓解国内信用紧缩的问题。另外,还应通过即时披露风险、合理的资产估值 和加强对场外交易产品的监管等手段来减少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

      加强各国中央银行合作建立有效的协商沟通机制。第一,加强各国央行的沟通 和合作可以提高本地区经济体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稳定本国货币币值和恢 复市场信心。第二,随着发达国家全球金融杠杆比率的降低,东南亚等新兴经济国家获得外部融资的难度加大,东南亚各国央行间的合作可以大大推动资金在东盟内部的流动。第三,通过央行间协商沟通机制的建立,在必要的时候各国可以采取统一行动,对利率和汇率进行干预和调整,以有效刺激本地区经济发展。

      建立新的全球经济金融框架体系。在全球动荡的经济形势下,建立新的全球金 融框架体系势在必行。首先,设立地区性的平准基金,防止一国股市由于恐慌性因 素引发异常波动而导致多国股市波动,通过政府的干预,引导投资人对未来市场预期的判断,将对市场的未来走势起到积极的影响。特别重要的是,加强地区间合作和亚太国家在新的金融框架体系下的话语权,将使得东盟各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经济贸易合作空间。其次,新的金融框架下应当包括建立统一的能够反映公允价值的会计估值体系,避免由于风险估值不准确和滞后而导致的会计风险的次发生。最后,新的全球金融框架体系还应包括对IMF的改革,增加包括东盟在内的新兴经济市场在IMF的投票权,以及由IMF建立新的融资工具,为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提供必要的融资和帮助,以缓解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

    帮助,以缓解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