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农垦改革发展答问网友
- 时间: 2008-03-11 09:20:4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编者按:全国人大代表、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在赴京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时候,应新华网的邀请,就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问题,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本报现予全文转载。
新华网消息 说起海南,大家一下子能想到的应该是三亚迷人的风光,大海、蓝天、阳光、沙滩,非常浪漫的场景。很少有人关注到在海南还有这样一块区域,它占据全省1/4的土地、1/8的人口,那就是海南农垦。今天在海南农垦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也格外引人关注。3月4日,新华网邀请到这场革命的领军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与网民交流,畅谈农垦改革与垦区民生改善。
把海南农垦打造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集团
主持人:王局长,在访谈一开始能不能先向广大网友介绍一下海南农垦,因为很多网友对它并不熟悉?
王一新:好的,很多网友可能对海南农垦知之甚少,海南农垦是全国继新疆垦区、黑龙江垦区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垦区,占有海南岛1/4土地,管辖海南省1/8人口,在海南可以说是一个小省、大农垦。海南农垦从1952年开始建立,根据国家的战略需要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经过56年的发展,海南农垦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主持人:近年来,海南农垦的发展步履蹒跚,这个当年曾让周边农村羡慕不已的农垦,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显得彷徨与无助,制约农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王一新:海南农垦在过去几十年在海南岛这块土地上一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因为体制、机制、历史等原因,海南农垦逐渐落后了,为什么会落后呢?我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海南农垦主要从事天然橡胶产业,自身产值比较低,高产橡胶林亩产值也就一两千块钱,这几年海南第二、三产业发展很快,传统农业的农垦的比重就下降了。
其次,更多的是海南农垦自身思想解放不够,体制机制不够活,优势资源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加上这几十年来海南农垦形成了一个严重的政企、社企不分的关联体系,在这个关联体系之内我们的内部负担非常沉重。海南农垦管辖105万人口,实际上正式员工只有20多万人,有19万退休职工,还有65万非正式职工,这也成为海南农垦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向前发展的沉重的制约。
主持人:那如何进行改革呢?
王一新:关于海南农垦的改革,现在社会上关注的比较多,我归结为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讲的是海南农垦关联体制改革是从国家和海南省层面上的。目前海南农垦关联体制是省、部共管的,海南省管海南省农垦总局的领导班子,其他事情是农业部在管,这次改革的第一层意思国务院已经初步决定把海南农垦从省、部共管下放到海南省管。
第二个层次的改革就是海南农垦下放后海南省如何管理海南农垦。现在已经把基本方向明确了,下放后为了维护海南农垦的稳定,目前从整体上会保持海南农垦的整体完整性不变。但是海南农垦要朝着企业化、集团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把自己变成一个企业。在过渡期内为了保证海南农垦的稳定性,还同意海南省农垦总局现在保留,在过渡期内享有一些优惠。但是,海南省农垦总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大,而海南省农垦总局应该越来越弱化。
第三个层次就是海南省农垦总局内部如何改变。我们想主要是按照政社分离、政企分开的思路,逐步把海南农垦打造成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集团,在内部首先实行农垦总局和农垦总公司的分离,会用较长的时间把社会负担的部分都给解决。
正视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主持人: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农垦在产业结构上会有什么样的调整?
王一新:在这方面我觉得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对我们特别有针对性。
海南农垦目前有两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是海南农垦的产业目前过于单一,第二就是目前的产业是低端化。从纵向讲,我们下一步要依靠海南农垦的各种优势资源,组建若干个专业化的股份公司,分灶吃饭,让我们吃橡胶饭的人越来越少,吃其它新产业饭的人越来越多。最近已经先后组建了海南农垦的橡胶集团、林产集团、物流集团,地产集团,最近正在加快我们的畜牧板块、农业加工贸易方面的板块、旅游方面的板块、金融方面的板块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新板块的组建,不仅把依赖在橡胶这一颗树上的人员解放出来,更多的是创造新的利益点。从目前的势头来看成效很好。据我估计,新组建的林产、地产、物流三个公司到2008年底利润可能会超过3个亿,而整个橡胶产业这么多年给海南农垦的贡献也只有2个亿。到了明年年底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橡胶在整体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对海南农垦的贡献率要降到20%以下,也就是说我把蛋糕做大了。
还有一个横向的调整,原先我们的产业有橡胶产业,还有就是热带农业,都是很低端的,目前的橡胶产业的获利模式就是依靠挤压低层职工劳动所得获取利润,换句话说就是海南农垦的胶工目前获取的劳动报酬比较低,他们比地方的老百姓种胶的利润更低,他种胶的一部分利润实际上就变成了橡胶板块的利润,是通过挤压获取的。现在的改革模式就是从收购环节开始,用市场价收购胶工的橡胶,利润来源主要是通过高端的深加工环节来获取,这就为解决下一步的职工收入问题打下一个基础。还有一方面就是200万亩的热带作物,这些热带作物最大宗的有芒果、荔枝、茶叶等七个主要热带农产品,这些东西过去我们基本上处在低端的种植业环节,等到产品熟了以后都是人家来收购、加工的。现在正准备成立海南农垦工贸加工公司,这个公司主要就是延长产业链,要用公司+基地的办法带动低端种植业向下一步的延伸,主要是在检测、仓储、加工、包装、品牌、物流这些方面发挥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公司一手牵着千家万户的农户,一手牵着千家万户的大市场,在中间做一个桥梁。这样就是一个纵向的分灶吃饭,一个是横向的向高端延伸产业链,通过这两方面来改造海南农垦。
网友 农垦人:海南农垦目前已相继成立橡胶集团、林产集团、物流集团等公司。类似公司过去也曾经成立过,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请问如何保证新建公司不出现重蹈覆辙的结果,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王一新: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得很好,应该说是切中了我们的一个要害。我们在成立新的板块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农垦的干部职工对我们新的产业调整是不会有信心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也很好办,就是所有新成立的公司都是投资多元化的,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都有规范的法人制度。和原来传统公司不一样的就是原来传统公司都是纯国有的,一旦是纯国有的就是领导说了算,也许开始想法很好,但是走走就变味了,或者这个领导这么想,换一个领导就变味了。
我现在就想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规范化,一开始就有现代企业制度,有规范的法人制度,不管是谁当局长想改变都不行。
努力践行“农垦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农垦职工利益最大化”
主持人:据了解,海南省农垦总局目前一直在一个临时租用的办公楼里办公,建一幢新办公楼是许多农垦人的心愿。经过多方批准,设计已经完成,总投资约2亿元。而2007年10月10日,您主持会议并做出了一项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新办公楼不建了。为什么这样决定?其他职工有意见吗?
王一新:说实话,作为海南农垦这么大的单位,办公大楼有一个自己的形象也是很应该的,而且我们一直在租用的办公楼里办公。之所以做出新办公楼不建的决定就是因为海南农垦目前的欠帐太多了,我们很多职工过得还很苦,他们的饮水、道路、住房等等问题还需要花很多的钱,在这个时候我觉得盖新办公楼不是最急迫的事情。所以,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决定,有一个上世纪70年代建的老楼稍微粉刷一下再回去用几年,这个决定也得到我们领导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这个决策做出来以后,我觉得是给了农垦的干部职工一个信号,认为我们这个新班子是会为大家做事情的,这件事做得很值。
主持人:海南农垦核心价值观是“农垦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农垦职工利益最大化”,作为领导干部,如何践行和弘扬这一核心价值观?
王一新: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职工就无所依托。海南农垦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呢?我是针对我们海南农垦的现实提出来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干部、职工都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局部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条块利益摆在第一位,这个单位就无法做好。要做到我们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不难,首先就是领导班子带头,这也并不难,首先就是一把手要做到。在海南农垦大大小小的会上,我都会把我的家底都告诉大家,家里有什么人,什么情况我都会告诉大家,我说我保证做到我一个条不批。特别是关键问题上,如果我批一个条,我的副手就会批10个条,下属甚至会批100个条。
另外,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制度的规范。海南农垦有很多很宝贵的优势资源,比如我们的木材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还有大宗采购,过去订的人很多。我现在把这些敏感问题全部制度化,用这种治根的方法让大家都理解。大家要合作我也欢迎,但是必须在我制定的制度和平台上合作,我以此来捍卫农垦的利益。
改善民生加大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职工群众
主持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请问王局长,农垦水、电、路、住房、卫生医疗等民生建设现状如何?
王一新:应该说这些年来,海南农垦的社会事业方面欠帐比较多,不少农垦群众和职工生活很艰苦,我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很心酸,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职工、对不住自己的老百姓。首先是海南垦区的用电,有一部分农场的电网已经改造了,大概还有41个农场的电网没有改造,希望到今年8月份海南农垦电网能全部改造完;其次是饮水,海南农垦大概有30万人饮水不安全,也就是说他们饮的是地表水、苦咸水,做这些事情也要花很多钱。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海南省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大大加快了饮水问题的解决,原来准备用“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把饮水问题解决,现在看来到明年就可以把全部30万人的饮水问题解决;再者还有道路问题,到下雨天就是泥泞的,在海南省交通厅,特别是在国家交通部的支持下把海南农垦自去年下半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给了3000公里的补贴,国家每公里补贴了一些钱,农垦自己也要补贴一些钱,今年一共要修1900公里,明年还有1000多公里,到明年基本上解决交通问题;最后是住房问题,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提出要用三年或者三年多一点的时间让垦区所有的职工拥有一套自己的产权房。
原来海南农垦不是农民,农村的合作医疗参加不了,城镇医疗那时候还没搞,大家也有一些意见。现在好了,海南省已经把我们纳入统一的规划了,我们垦区65万居民一次性和海南省各个市县一并纳入,今年7月1日他们就可以享受城镇合作医疗。
主持人:改善农垦的基础设施建设、百姓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谁来埋单?
王一新:要解决海南农垦的民生问题确实要很大的资金,往年正常解决海南农垦民生方面的资金问题主要是中央财政。今年海南省委和省政府都决定在土地收益的问题上给予海南农垦一些特殊的支持,这个文件正在拟定过程中很快就会下发。有了土地政策的支持,我们将来把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会获得一定的利益。另外是加强内部的管理,农垦这么大的系统内部管理稍微精细一点就可以省出很多钱。去年九、十月份,我做了一件事情把全系统资金稍微紧缩一下,还掉了八个亿的贷款,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农垦还有很多。我想通过加强管理我们能够挤出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最后还有两招,真的是这些资金不够用的话,我们要敢于花未来的钱,还有民间资本,这两块是一个预备。
主持人: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海南省农垦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8000-10000名职工就业。请问,海南农垦将采取何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王一新:严格意义上来讲,如果把我们海南省农垦总局自己定位于一个企业,就业的问题主要是政府考虑的问题,但是我们毕竟长期以来是一个政企、政社不分的单位,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么一个现实的问题。那么在解决就业的问题上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分灶吃饭,通过建立、发展新板块、新产业来消化就业,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思路。与此同时,我给我们的就业下了一条很硬的规定,把解决就业多少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指标。现在农垦有若干所职工技校、中专,如何到外面找订单,组织到学校里面去,把我们这些人输送到外面。我想通过以上的渠道,海南农垦的就业问题会逐步得到缓解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告一段落了,在访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王局长在提到海南农垦、在提到橡胶、在新板块的时候,在前面都会加上一个定语“我的”,可见王局长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海南农垦了,大家也有理由相信在王局长的带领下海南农垦一定会做得更好。非常感谢王局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海南农垦的情况,也祝您工作顺利。
王一新:谢谢各位网友,谢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