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大发展20年
- 时间: 2008-05-13 10:30:03 作者: 张娜 符丹萍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点击:
-
从海口出发,沿西线高速一路向南,你会发现,沿途不是甘蔗地,就是荔枝园,不是荔枝园,就是香蕉园,更有大大小小的瓜菜基地不断映入眼帘,那郁郁葱葱的景象,望一眼都令人垂涎。这些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海南岛上最惹眼的风景线。
海南因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成为全国热带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据了解,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和支柱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南农业20年,也是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的20年。
据统计,海南农业总产值从1987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06亿元,年均递增1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51元增加2007年3791元,年均递增11.2%。2007年农业占全省GDP中的比重为31.13%,是海南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农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农业产业结构从粮、糖、橡胶为主向多元高效产业转变,形成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作物、海洋渔业、畜牧业等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2007年,五大支柱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
据了解,海南努力打造冬季农业品牌,建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361.85万亩,总产量414万吨,冬季瓜菜种植面积从1987年的不足45万亩发展到195万亩,总产量从36万吨增加到300万吨?其中出岛量230.6万吨,占总量的79.5%?,冬季瓜菜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实施香蕉产业工程,香蕉从农民零星种植发展为基地化、规模化种植的大产业,面积从1987年的14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70.6万亩,产量从5.2万吨增加到134.25万吨,形成从南部到北部的香蕉产业带,全省水果面积从1987年的65.4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255万亩,产量从14.7万吨增长到222万吨。
同时,海南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橡胶面积、干胶产量分别从1987年的521万亩、15.8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639万亩、29万吨,橡胶产量占全国橡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海洋渔业成为农业最大的产业。水产品总产量从1987年的11.2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83万吨,优质水产品出口达3亿多美元,海洋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达到 28%。畜牧业从传统的家庭副业演变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特别是2000年建设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来,重大动物疫病连续7年保持零发生,捍卫了“无疫区、健康岛”的品牌,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7年肉类总产量73.4万吨,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畜牧业实现了肉产品从岛外调进向出岛出口的重大转变。
率先发展“订单农业”
海南农产品市场在岛外。随着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开拓农产品销地市场,实现货畅其销,是海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
1993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农产品运销加工为中心组织生产的方针”,致力突破农产品运销“瓶颈”。
在政府的推动下,各种农产品运销组织应运而生,逐步形成千军万马搞流通的局面。
一是打响“海交会”品牌,搭建农产品交流订货的大平台。从1998年开始,连续10年举办海南冬季农产品交易会,建立固定的会展中心,不断创新办会模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逐步办成国际性交易会,每年“海交会”签订数百万吨农产品订单,为海南农产品顺畅进入国内外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不断拓展销地市场,建立产销衔接的有效机制,2007年建立了产销地视频信息系统,连接岛外12个大型农产品集散地市场和省内主要产地市场,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是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在国家支持下,开通了海南至内地主要城市的“绿色通道”,加强源头管理,落实一系列政策,保障鲜活农产品快捷出岛。开辟运销渠道,形成汽运、铁运、海运多轮并转的格局。
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海南实施“百项农业科技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推动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九五”后期和“十五”前期,这两项工程实施,使农业逐步从粗放生产向集约生产转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近年来,围绕热带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等一系列工程,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
建省以来,全省累计推广新品种392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比1987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累计达3824.9万亩,推广水稻优质新品种(组合)65个,超级稻试种示范取得显著成果,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大棚设施面积近10万亩。
2007年海南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6%,比1987年提高20个百分点。
绿色农业生机盎然
海南无公害、绿色农业迅速崛起。全省制定了86项无公害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监测瓜果菜生产基地223个,认定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215个,面积268.9万亩。琼海市、儋州市、文昌市、三亚市先后被列为全国无公害生产基地示范市县。
结合农村文明生态村创建,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富民工程,把沼气建设与农村改水、改厕、改厨结合起来,与发展养猪业结合起来,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整村建池模式,建设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省累计建设沼气池23万户?比建省前784户增长292倍,积极推行猪―沼―果(瓜菜、热作)及林下养鸡、果园养畜等生态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成绩斐然。以中部天然林为“片”,以沿海防风林为“带”,以江河、道路、农田防护林为“网”,以村庄、集镇、城市森林为“点”,构建森林生态网络,森林覆盖率达到60%,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记者 张娜 符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