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解放思想找准定位寻求支持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 时间: 2008-05-14 09:53:45    作者: 易家凡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今年的省农垦工作会议报告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出彩的部分,就是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十大思考”。它从理论的高度、宏观层面对海南农垦为何要推进改革、在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那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甚至有的人认为,对“十大思考”理解的深度,决定着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路线图执行的力度。为此,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在垦区科级干部第一期培训班上,对如何理解“十大思考”进行了再解读。   不破除三种思想,改革就迈不开步子   列“十大思考”之首的是,“农垦要发展,一定要解决思想,转变观念。” 王一新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当前,阻碍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思想不够解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抵触新事物的“怕变”思想;二是封闭自守、盲目自大、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和“排外”思想;三是不求有功,得过且过,怕担责任,对问题视而不见的“麻木”思想。   王一新认为,在海南农垦即将迎来五十多年最深刻变革的关键时刻,如果不破除这“三种”落后的思想和观念,海南农垦的改革就迈不开步伐,海南农垦事业就难以发展。因此,要在垦区的干部职工群众中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大解放,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顺应时代要求,锐意改革创新。   不找准定位,就不可能发展下去 “干什么事情,一定要解决定位问题。”王一新说,“如果没有定位,怎么来确定战略、战术。定位是核心,是根本。” 王一新认为,目前,海南农垦就存在着定位问题。说它是企业,它又像政府;说它是政府,又像是企业。我们的职工既是城镇户口,又在干农民的活,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准政府,习惯用政府模式来考虑和处理问题,习惯用行政的手段和办法来管理农场和企业。   王一新说,定位不清,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家都把省农垦总局当作一级财政,认为省农垦总局的资金是源源不断的,一有困难就打报告找总局要钱解决,没有问总局有没有钱?总局的钱从哪里来?所以,海南农垦要发展下去,一定要把定位找准。海南农垦的定位:就是一个企业,这既是国务院对海南农垦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海南农垦各项改革能够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如果大家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法去制定后面的新战略。定位好以后,我们的改革发展方向就明确了,各项政策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实施。 “一个企业,它就要赚钱,它就要赢利。”王一新说。思考问题、制定政策的时候,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如果定位为一个企业,我们内部的很多体制机制都要发生很多的、重大的变化,如用工、用人、分配、内部管控机制等等,而垦区当前的许多事情都是用行政的办法来解决。比如农场场级领导的工资是总局划定的,正场级2000元、副场级1600元,大家都差不多。但在一个真正的企业里,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国务院在1993年就已经取消了企业的行政级别。在企业里待遇是能高能低的、员工是能进能出的、分配是与绩效挂钩的,这是企业的基本要素,而这些在我们垦区都没有得到体现。   王一新说,只有定位为企业,我们的改革才有目标和方向,我们办事才能讲效率、讲成本、讲效益。   不与外界沟通,就难以赢得良好外部环境    “海南农垦要发展,一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王一新说,“不注重与外界沟通,就难以赢得良好外部环境。”   当今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包括国际国内形势和海南省的政策,都可能对海南农垦的发展产生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情。要注意与外界的沟通和对接,通过努力,争取更多的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王一新认为,即使海南农垦体制即将下划,成为省管企业,但仍然要继续加强与中央有关部委的沟通。同时要主动融入地方,与省、市县有关部门搞好对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包括争取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尽可能使各种力量支持海南农垦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