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统一管理 全面统筹发展
- 时间: 2008-09-16 08:55:51 作者: 易家凡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我在农场割了几十年的胶,没想到现在老了,竟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产权房。”9月5日下午,黄岭农场十二队退休职工蔡华世手捧刚领到的房产证满脸笑容地说道。同一天,该队的其他27户职工,也跟蔡世华一样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产权房。而黄岭农场职工住房建设,只是垦区加快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在海南农垦,像蔡华世这样受惠于民生工程的职工群众还有许多许多。身居大山深处的蔡华世,之所以能在退休之后还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产权房子,缘于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农垦民生问题解决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垦区解决民生提速,是海南农垦体制下划后,省委、省政府支持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一个“标记”,其背后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全省统一管理的基点上,统筹海南农垦的改革发展,这种统筹发展正在不经意间影响着百万农垦人的生活,使已有50多年发展史的海南农垦悄然发生着变化。
1号工程 农垦改革纳入全省一盘棋
“我们一定要站在农垦由我省统一管理的基点上来考虑其改革发展。”2007年12月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在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发出的权威声音。
卫留成指出,从明年(2008年)开始,要把农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问题纳入全省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纳入省财政预算。要用两到三年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垦职工群众的就业、看病、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努力使农垦广大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明显的改善,使农垦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从明年(2008年)开始,要把农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纳入全省总体发展规划。”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在当天的会议上,同样表达了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深情关注。
罗保铭强调,农垦的改革发展稳定,是关系农垦百万人口乃至全省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要本着有利于垦区稳定的原则,逐步剥离垦区的行政和社会职能,成熟一个剥离一个。他要求农垦要加快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专业集团公司,因地制宜地实行国有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整合农垦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农垦的生产力。
在2007年4月26至29日召开的省第五次党代会上,海南省委将海南农垦改革列为海南省四大重点改革之一,海南农垦改革被正式列入海南省委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今年年初,省委将今年海南农垦推行的“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作为省委的督导工程来抓。省委对农垦的一个专项改革进行督导,这在海南农垦的改革发展史还是第一次。
“海南农垦的改革是省政府今年改革的1号工程。”这是今年省政府全会上作出的决定。将海南农垦的改革摆在省政府改革的1号位置,足见海南农垦的改革在全省改革棋子中的份量。
省委副书记于迅,对海南农垦的改革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具体指导。常务副省长、海南省农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方晓宇,副省长、海南省农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成,多次主持会议,专门研究农垦改革相关问题。
省人大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立法。省政协将海南农垦作为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省委、省政府各厅局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同样显得是那么的真切。自2007年7月以来,所有的厅局都与海南农垦进行了对接,绝大多数厅局的领导亲自率队到垦区现场办公,帮助农垦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他们都表达了同一个声音:农垦和地方是一家,农垦稳,地方稳;农垦发展,地方发展。
各市县政府与农垦沟通协调,寻求共同发展之策,同样显得是那么急迫。
今年7月28日,三亚市人民政府与省农垦总局在三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框架仪式对双方合作的原则进行了约定,确定了近期海南农垦将在三亚重点发展的项目。此协议的正式签署,是海南农垦体制下划后,在推进“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进程中,主动拆除“围墙”,融入地方,寻求共同发展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标志着海南农垦与三亚市进入全面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此后,海南农垦又以企业姿态先后与海口、保亭、定安、琼中、澄迈等市县洽谈全面合作事宜。一种互相支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寻求共赢的农场与地方的新型关系正在形成。
八项政策 助推垦区改善民生
在海南农垦正式下划海南省统一管理之前,省委省政府就从政策层面对海南农垦的改革发展给予支持,一系列支持和帮助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新政策,不断惠及垦区的广大职工群众。
2007年8月3日,省委常委会议专门作出决定,为了支持海南农垦的改革发展,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海南农垦的土地处置收益除上交国家的税收外,全部用来解决农垦民生问题。
这个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使海南垦区能够参与国土修编和地方政府城乡规划,享有独立处置土地权益,最大限度用土地资源变出资金用来解决垦区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此政策一出台,立即得到市县政府的支持。三亚市率先响应省委的号召,并将这一政策付之行动。今年3月,三亚市将该地区农垦企业在处置土地中交给地方的收益共计1.32亿元全部返还给了农垦。
2008年4月15日,省长罗保铭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会议提出,要把农垦的发展和民生问题纳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会议强调,省直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切实帮助海南农垦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会议对海南农垦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干部职工住房困难、饮水安全、社保、教师岗位绩效津贴、革命老区建设、少数民族茅房改造、国有土地处置收益等8个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从制度和资金层面全力支持农垦的改革发展。
――省政府将继续支持海南农垦开展电网、路网改造,切实解决农垦发展的瓶颈。通过电网改造,使居民用电平均价格大幅度降低,使广大农垦职工直接受益。同时,在交通部支持下,今明两年,海南农垦将建设3000公里道路。省政府配套的2.1亿元资金,由省交通厅研究解决。
――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边远地区住房建设的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农垦干部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同时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适当解决农场所在市、县干部职工和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用地、规划、报建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在去年已安排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省政府今年继续安排419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海南农垦职工的饮水安全问题。
――省政府今年将安排1552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将海南农垦系统城镇居民纳入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省政府从今年开始将农垦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全省统筹,逐步消除农垦职工在养老保险费征缴和养老金发放标准方面与全省的差距。
――省政府将海南农垦教育纳入全省统一考虑。
――省政府今后将把农垦革命老区列入全省革命老区建设规划,将分布在农垦地区的500多个革命老区村庄纳入全省革命老区建设统筹安排。按照全省平均每个革命老区村庄安排建设资金4000多元的水平,今年省政府需安排农垦革命老区建设资金近300万元。
――省政府将把农垦少数民族茅草房的改造纳入地方规划,按照每户安排2500元计算,今年省政府需安排农垦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资金约300万元。
――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到2011年,农垦系统国有土地处置收益,除应上缴国家的税费外,用于解决农垦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海南省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将海南农垦全面纳入一体化考虑。
这些具体政策,涉及到垦区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海南农垦体制下划后省委、省政府送给垦区百姓最大的“礼包”。
各方支持 民生建设全面提速
垦区人口众多,加上历史欠账多,垦区的民生是真正的大民生。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场以解决职工饮水、出行、用电、住房为主题的民生工程建设大潮在垦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今年,垦区民生建设投资在20亿元左右,这在垦区民生工程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兴建6万套住房,让职工住有所居。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海南考察时,对海南农垦的职工住房给予极大关注。省委、省政府在垦区推进职工住房建设中,给予垦区参照国家边远工矿企业集资建房相关政策。省建设厅、省国土地环境资源厅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对农垦住房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今年5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给予垦区5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农垦修建职工住房13万套。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省委、省政府政策的支持,助推垦区建设职工产权房高潮的兴起。截止今年8月份止,全垦区职工住房建设已动工兴建1.3003万套。近日搬进刚落成新居的黄岭农场十二队职工杨继芬乐开了怀,特意找人在新居门口拍了张“全家福”。他告诉记者,干了大半辈子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2年内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可望彻底解决。中瑞、红岭、罗豆等农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在近段时间先后喝上了安全、甘甜的饮用水。尤其是地处花岗岩地层的红岭农场4000多干部职工结束了多年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干部职工们说,是省委、省政府帮助他们结束了饮用水不安全的历史。
去年,为了解决垦区职工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省政府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由省财政安排4199万元专项资金,专门解决垦区职工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垦区自筹配套资金1717万元,一场解决垦区职工群众饮水安全的战役就此打响。垦区兴建了一大批饮水设施,解决了15.3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今年,省政府再次安排4199万元专项资金,垦区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提速。原准备在“十二”规划末期解决的垦区3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有望在今明年内全部解决,比原计划提前5年。
――电网改造10月底前全部结束,年减少电负1.86亿元。垦区电网改造,是海南省电网改造最后的一个单位。为此,垦区电网改造被列入省政府的督导工程,要求省电网公司和省农垦全力推进。在省电网公司的全力以赴下,垦区电网改造工程目前正处于冲刺阶段,有望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结束。电网改造工作完成后,职工群众电价将由原来的平均每度2.18元降至0.61元,农场每年可减少电力建设维修资金3000万元,农场和职工群众每年可减少电费负担1.86亿元。
――公路改造1919公里,初步实现“队队通”公路。一条条水泥公路直通到胶园的深处,这是记者日前在龙江农场见到的新气象。去年以来,省交通厅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2.1亿元,作为垦区公路建设的配套资金。正是在这一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今年成为垦区推进“队队通”公路改造计划力度最大的一年,公路改造建设计划实施里程达到史无前例的1919公里,预计12月底全部完成施工计划。在国家交通部、省交通厅的支持下,又追加下达垦区农场2008年计划项目1500公里。不久的将来,垦区职工群众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困扰农垦人的行路难将不再难。
――社保纳入全省统筹,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与垦区职工群众利益关切度相当高的社保,在今年拨云见月。从今年1月起,垦区社保正式纳入全省统筹, 19万多农垦退休人员将与地方退休人员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在此之前,在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各方努力,垦区职工退休金与地方的差距从300多元缩小到120多元。
7月1日,垦区35万多城镇居民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而农场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保也将于明年1月正式纳入全省统筹,实行市县属地管理。
――垦区少数民族茅房改造、难侨队职工住房建设,在省政府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正在加紧推进,他们的居住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春雨润物细无声。省领导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极大关注与期待,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农垦民生的倾情关怀与支持,就像一场场春雨滋润着农垦大地,这是一场及时雨,农垦人期盼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