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农富农的民生之路
- 时间: 2008-09-16 11:46:5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马一村黎族村民柯业海现在每天挂在嘴边的都是笑。小女儿今年考上医学院,老柯脸上很有光彩。前些天乡里传来的消息让他更加笑逐颜开―――林地可抵押贷款发展生产了,原本担心的女儿学费也不再是个问题。
作为一项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败取决于农民是否衷心支持与踊跃参与。因此,我省林改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农民得实惠。有了这样的基本原则,在我省林改试点四县澄迈、屯昌、白沙和昌江,柯业海这样的农民越来越多。
七十年,农民的长效定心丸
最近,屯昌县林业局编写的一本名为《珍贵乡土树种造林技术手册》的小书很抢手。在当地农民看来,小书里精选的花梨等十几种树的种植方法,现在推广正是时候。
作为我省农村的传家树,花梨种植周期很长,起码五六十年才开始成材。以前大家只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一点,很少有人会动念头在集体林地里种花梨。“山又不是自家的,谁会往里面扔钱啊。”屯昌新兴镇一位村民说。不过,随着林改在试点四县的逐步推开,如今往山上种花梨已在各地成了一种时髦。
大家观念发生彻底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关于集体林地承包期的承诺。
中央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这是目前我国土地承包的最长期限,保持了林地家庭承包的长期性,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山”。这一政策也发出了党的农村政策长久不变的强烈信号,让农民对林地敢于承包、舍得投入,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吃下“长效定心丸”的试点四县广大农民,现在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到处呈现出“争苗造林”的喜人景象。在屯昌县坡心镇,由于树苗生意好,镇里的苗圃由去年的2个,一下子增加到7个。虽然树苗量多起来了,但价格却也涨了。马占相思苗由原来的0.18元,涨到现在的两毛多;花梨苗也由原来的1.7元,涨到现在的两块多。
林权证,农村的绿色信用卡
王川柳是澄迈金江镇远近闻名的养鸭大户,一年的销售额达400万元。虽然他多年来一直想通过贷款加速发展,却直到林改前都求贷无门。原因很简单,王家找不到合适的贷款抵押物:母鸭、活鱼都不行,农村房屋抵押也无法变现。
长期以来海南农村金融陷入怪圈,一方面农民发展生产缺资金,因找不到合适的抵押物而“贷款难”,另一方面涉农金融机构却因找不到优质客户而出现“难贷款”。与此同时,被称为“绿色银行”的林产业,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民只有等树成材采伐后才能获利,山上的“银行”多年才能开一次门。
对此,屯昌县副县长聂家全认为,必须改变林木成材才能换钱的观念,进行林业融资体制改革,让老百姓可以用手中的林木资产,作为信贷的有效抵押物获得贷款,才能解决林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据了解,我省启动林权改革试点工作不久,就着手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即以林权证所载明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据此向农民发放贷款。屯昌还专门出台了相关的贴息政策,澄迈也在酝酿投入200多万元专项资金进行贴息。
在澄迈农信社副主任岑选华看来,林权抵押贷款实现了我省林业史和农村信贷史的双突破,是件三全其美的的好事情:林权证成了农民第一个有效抵押物,解决了“贷款难”问题;涉农金融机构也找到了新客户,“难贷款”得到有效缓解;“绿色银行”发行了可以随时支取的“绿色信用卡”,一年四季可以开门营业。
林改后,多年得不到贷款的王川柳获得了10万元信贷额的承诺,他准备拿这笔钱更新换代,全部换上良种母鸭。这样,他家的年产值比现在要多上50万元至100万元。据了解,截至7月底,我省共有139户农民通过抵押林权证贷款673.2万元,获得了宝贵的生产启动、发展资金。
林下地,农家的第二责任田
这些天,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村民吉夫令正趁雨季来临忙着往橡胶苗的间隙里种木薯,因为橡胶树出胶要到8年后,间种木薯可以让他家度过这几年收入减少期。由于林改的推行让农民种林积极性大为提高,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新种的桉树、马占相思树和橡胶树。但因林木生长周期长,以生长快的桉树为例,从种植到成材需要五六年时间。
因此,发展林下经济,成了很多农民“以短养长”的变通手段。
而在更多人眼里,开发林下的“第二责任田”,还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
在澄迈县加乐镇,为了搞好林下种养经济,吴凯波现在干脆把家安在了刚刚拿到林权证的自有林地里。绿树掩映的新家一派田园景色,2000多只母鸡散养在树下,吃饱潲食的几十头良种黑猪躺在地上打哼哼,刚种的花梨木和马占相思树长势喜人,俊秀的橡胶林郁郁葱葱。“现在我家一年收入几万元一点问题也没有。”吴凯波惬意地说。
林区的发展潜力在山上、希望在林间。在试点四县,正有越来越多的吴凯波一样的农民,选择了林下经济这一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我省林改试点10个月的实践证明,林改不仅能够促进林木种植,还能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包括木本粮油、竹藤花卉以及林产品经营加工等的大发展,能够全面提升林地的产出率,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
林改破解了束缚林业生产力的制度障碍,破除了林农增收的体制症结―――明晰林木所有权,使农户直接占有了生产资料,他们通过经营林地、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增加了来自林业的收入。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只要坚持还利于民不动摇,林改就能成为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现实选择。
屯昌县纪委针对林改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当地高达90%以上的农民对林改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