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垦体制改革”要点解读①
- 时间: 2008-09-22 08:29:4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海南农垦体制下放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及其主体的明确
问:截止2008年,海南农垦实行“省部共管”的体制已有55年之久了,请概括介绍该体制的要点。
答:所谓“省部共管”即是说,海南省管海南农垦局级干部的任免调配;国家农业部管海南农垦的资产、经营和发展。应该说这种体制在1952年建垦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保障国家天然橡胶基地建设、促进农垦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省部共管”体制的弊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半个多世纪来,海南农垦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开发建设海南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和国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省部共管”体制的缺陷逐步凸显。一个明显的体现是,海南农垦逐渐被政策边缘化,无法充分享受到国家扶持“三农”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待遇。由于海南农垦从法律上说是中央企业,国家在向海南省拨付有关社会保障等有关款项的时候,每次都将垦区排除在外,公共财政的阳光难于普照垦区大地;基于同样的理由,海南省在安排各项资金以及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的时候,也将垦区排除在外。
“省部共管”体制在管理层面则表现为:管人管事管资产相脱节、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主体不统一。说白了就是,看上去中央在管、省里也在管,但具体实践上很大程度则是中央管不到,省里又管不了。
统计数字则表明:垦区对海南GDP的贡献在逐年下降,一度曾是海南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农垦已落后于地方的发展,民生问题突出,社会稳定隐患多多。
问:自2008年1月1日起,海南农垦管理体制实行由“省部共管”向“海南省全面管理”的转变。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省管农垦”的体制改革设计区别于“省部共管”的体制集中体现在:实现了管人管事管资产,改革、发展、稳定责任主体的统一,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及其主体的明确。这种统一及主体的明确对加快农垦的发展意义很大,首先是有利于全省统筹规划,以全省一盘棋的态势,促进垦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是企业办社会这块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配置社会管理资源,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有利于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再次是纳入全省统一管理后也有利于农垦政策边缘化的现有状态尽快出现转变。
问:海南省具体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呢?
答:海南农垦作为省政府的直属局,直接向省委、省政府负责,继续保持海南农垦体制的完整性、整体性不变。
问:对于海南农垦体制下放,海南农垦广大干部职工的看法如何?
答:对于农垦体制下放海南省,垦区广大干部职工持乐观的看法和充满期待。体制下放是大势所趋,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策重心,体制下放后垦区可以有效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农垦职工将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