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油价可能重归“近强远弱”格局
  • 时间: 2009-10-23 08:38:14    作者:    来源: 世华财讯    点击:
  •      近期国际原油近、远期合约的价差在逐步的缩小,未来国际原油期货将重新转向“近强远弱”的格局。价差的改变直接反映国际油市基本面的改变。国际油市基本面的好转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全球经济已开始复苏。

         受美元疲软和美国石油库存下降推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2月交割的原油期货21日收涨2.25美元或2.8%,报每桶81.37美元,创2008年10月9日以来的最高结算价。盘中一度触及每桶82美元的高点。

         国际油价21日收盘价一年来首次突破每桶81美元。上海东证期货资深分析师林慧向世华财讯表示,此次国际油价的上涨,是由近月合约带动,显示了复苏的消费市场正逐渐对期货的价差结构产生渐进的影响,并很可能促使未来的国际油价重新转向“近强远弱”的格局。

         回顾以往国际油价的走势,在过去几年中,由于新兴国家消费的强劲,NYMEX原油期货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近强远弱”的格局,这也使得国际油价由2000年初的20、30美元一路上涨至最高150美元,仅在08年出现金融危机后,“近强远弱”的格局才逐渐转变成“近弱远强”的格局,期间近、远期合约价差一度拉大到10美元以上。

         随着近期近月合约的走强,近、远月合约价差逐渐在缩小,NYMEX11月合约和远期的9月合约价差仅为4美元,和12月及1月的价差更小。价差结构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国际油市基本面的改变,意味着未来国际油价很可能会继续走好。

         对于原油市场而言,价差的变化往往预示着一种新的走势的展开。2008年6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结束了近1年的“近强远弱”的价差结构,7月起,国际原油期价展开了超过30%的跌势。而在2007年8月,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前,原油期货合约的价差则正好从“远强近弱”变成了“近强远弱”。

         分析师认为,原油期货价差格局从“近弱远强”到“近强远弱”的变化除了预示着国际油价可能继续走好外,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理论上讲,近月合约期价高于远月合约,代表现货相对紧张,为了得到商品,买入者愿意花更多的钱。现货相对紧张的主要因素便是市场对原油的需求增加。需求的增加则意味着工厂开工率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全球经济或已经开始复苏。

         截止到美国当地时间10月22日3时17分,纽约商业交易所12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下跌0.57美元/桶,报 80.80美元。与2010年2月交割的期货价格(82.08美元/桶)的价差为1.28美元;与2010年1月交割的期货价格(81.43美元/桶)的价差为0.63美元,价差继续缩小。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