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剥离社会职能 做强橡胶产业
- 时间: 2009-12-09 09:25:58 作者: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2008年6月,海南农垦下放海南省管理后,这个“超级农业单位”按照“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社保移交地方,学校、就业、水库、水利等管理职能也在紧锣密鼓地移交之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将橡胶产业单列出来,并进行扁平化管理,改变了以往整个农垦全靠“吃橡胶”饭生存的格局,农垦开始从亦城亦乡、亦工亦农、亦政亦企的特殊体制中走了出来。
记者最近深入海南农垦的多个橡胶生产基地采访了解到,改革增强了企业干部职工发展生产的信心;扁平化管理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效率;国有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制度改革,增加了胶工收入,大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全垦区呈现出不少新的发展气象。
逐步移交社会职能 实现橡胶主辅分离
海南农垦改革面临的现实是:社会要稳定、职工要致富、企业要发展。然而,在建国初期因特殊历史需求而诞生的海南农垦,既是一个企业,又是一个独立的小政府,靠着种橡胶、卖橡胶的收入,管理着一个上百万人的大社区。50多年来企业负担越来越重,职工生活越来越差;由于土地纠纷问题与地方村民冲突不断;2006年发生严重的“并场队”退场风波。
据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介绍,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海南农垦首先是推进政企分开、加快社企分离步伐。一方面,农垦总局和农垦总公司已逐步实行分离,各农场内部建立了社区管理机构,为在5年过渡期内逐步移交农垦行政社会职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垦社会保险移交和中小学校移交工作。改革前,海南农垦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公安,五项社会保险也是独立统筹,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与地方社保差距越来越大。从今年1月1日起,农垦19万退休职工的五项社会保险统筹正式移交地方。总局拿出16亿元为19万退休职工补交了10年医保费后,这些退休职工的医保纳入了市县统筹,享受地方同等的公共医疗服务。
截至今年9月,农垦490所中小学校已实现主体移交地方政府,涉及1.38万名教职工、13.8万名学生。
张力夫说,逐步将社会事务移交地方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橡胶产业,是农垦改革的主要课题。从2008年底开始,海南农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主辅分离”,将成立于2005年3月底的海南天然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胶集团”)从71个橡胶农场中单列出来,凡是与橡胶生产有关的都划归橡胶集团分公司管理,凡是与橡胶生产无关的划归“存续农场”管理。从2008年6月开始,先后分三批完成了分离工作,实现了海胶集团与农垦总公司、基地分公司与存续农场在资产、人员、机构、业务上全面分离,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海胶集团企业化独立运作。
“划清了界限,大大提高了海胶集团的市场竞争力,现在可谓一身轻松谋发展。”海胶集团执行总裁刘大卫说。
适应公司上市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据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介绍,卸掉沉重的社会负担,实现主辅分离后,海南农垦抓住天然橡胶集团准备上市的契机,推动农垦企业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国有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胶工是橡胶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者,由于一直实行计件式劳务工资,胶工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基层队伍不稳。为此,海南农垦借鉴云南农垦经验,全面推行改革,大幅度调整分配比例,胶工所得由原来占橡胶产值的21%,提高到现在的51%(扣除胶工自己承担的社保、肥料等物资支出,仍有30%以上),胶工收入普遍大幅提高。
二是针对机构臃肿、冗员较多、管理效率较低的现状,开展内部管理扁平化改革。王一新说:“农垦有90个农场,71家分公司,每个单位每年的管理经费至少200万元,每次总局开大会小会,场长、书记、总经理,全部加起来几百号人涌向海口,不仅费用高,效率还特别低,到任一年多的时候,农场场长我都认不全!”去年底今年初,农垦总局对垦区农场和橡胶集团分公司大规模合并重组,在垦区被俗称为“拆庙养和尚”,农场由90个重组成49个,橡胶集团基地分公司由71家重组成30家、加工分公司由13家重组成1家,海胶集团还剥离了6000多护林保胶人员和4000多生产富余人员。此举大大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和各项费用,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其中,每拆一座庙节约200万元,仅此一项,农垦全系统一年节省管理费用2亿元。
三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人、财、物系统进行流程再造。王一新说,进行这项改革的原因是,农垦总局掌握不了农场的人事和财务状况,每个农场都是独立小王国。为此,农垦总局先后建立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大幅提高农垦企业管理水平。由于加强了资金管理,2009年仅财务费用就比2006年减少了近亿元的开支。海胶集团改造力度最大,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财务独立核算,预算管理,使基地分公司成为集团的成本控制中心。
“现在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清楚明了,有据可查,虽然权力小了,用钱也没以前宽裕,一切都在总局和总公司的控制之下,但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农垦管理更加规范了,更像一个企业,我们对垦区今后发展充满信心。”八一农场党委书记、场长罗永华说。四是海胶集团依托优势资源延伸天然橡胶产业链。在巩固天然橡胶种植产业的同时,注重延长橡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先后关停86家小橡胶加工厂,改建成13家节能减排的现代化加工厂;在海南澄迈老城开发区建设乳胶丝等橡胶深加工项目,试图从种植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
改革焕发新气象?摇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记者目前在海南农垦4个重点橡胶生产基地采访发现,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农垦系统从生产到管理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胶林全部由胶工承包,承包期33年;财务实行预算管理,账目管理清晰明了;农场、分公司实行编制管理,人员只能减少不能增加。
海胶集团八一分公司副总经理钟前江深有感触地说,实行国有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后,胶工权益得到保障,以前生产队长就有权调整胶工管割的胶树数量,如今33年内,胶工所承包的橡胶树数量不会变动;胶工有了经营自主权,以前有关橡胶种植的一切物资全部由农场包办,现在胶工可以自主决定,例如给胶树施肥,以前肥料由农场统一购买、统一分发,现在农场只规定标准,即每株橡胶树20公斤肥料,胶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购买农家肥,还是购买化肥,肥料品种也可自行选择。
记者在西联、八一、龙江等分公司采访了近10位胶工,她们均表示,实行家庭长期承包之后,收入有了保障,生活信心更足了。按平均每位胶工承包1000株橡胶树计,在今年胶价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月收入仍可以达到近2000元。海胶集团西联分公司总经理羊荣伟说,今年在国际橡胶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西联分公司胶工平均月收入达到1700元,去年更是高达3500多元。
“拆庙养和尚”的合并重组为农垦节约了大笔管理经费,并且提高了管理效率,得到基层干部的认同。西联分公司总经理羊荣伟举例说,西联分公司合并之前是4个分公司,每年至少需要800万元的管理费用,现在一年只需要200万元即可。合并使得管理层人数大为减少,合并前4个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是7100多人,现在压缩到5190人,减少了1910人。
刘大卫说,改革最深刻的是橡胶产业,如今胶工收入增加了,橡胶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海胶集团的人财物系统更加清晰了,发展路径和目标更加明确;集团公司还充分运用资金实力,大力发展下游产业,收购民营橡胶,加工成适销对路、利润高的产品。下一阶段,海胶集团还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紧紧抓住生产、收购、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讲求投入产出,不断提高经营业绩。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