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储(FED)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严重贬值,会给其经济带来巨大伤害,但历史证明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实际上,只要一个货币的急剧贬值不是严重的通胀问题所致,往往能给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包括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债券收益率和提升股价等等。
美联储货币事务部门的客座副主管Joseph Gagnon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在工业化国家里,只有带通胀倾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发的货币急剧贬值或者"货币崩溃",才会导致经济疲软。而在通胀率稳定或下滑的情况下,失业率攀升或者外部赤字导致的货币急剧贬值,通常会给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在这份刊登在美联储网站的文件中,Joseph Gagnon回顾了197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一些工业化国家货币急剧贬值的情况。包括
意大利在1973年、1977年和1993年出现的货币贬值;
新西兰1975年和1984年的严重货币贬值;
英国1976年的英镑大幅贬值;
葡萄牙1977年和1982年的货币贬值;
西班牙1977年、1983年和1993年的货币贬值;
希腊在1980年、1983年和1985年的货币贬值;
瑞典在1983年、1993年的货币贬值;
澳大利亚1985年的澳元贬值;
芬兰1992年的货币危机;
美国在1986年出现的美元巨幅贬值。
Joseph Gagnon将一个货币在4个季度内贬值达到或超过15%定义为"货币崩溃",但他排除那些货币急剧贬值后又很快收复失地,以及那些回吐此前的涨幅后才累计贬值15%或超过15%的情况。
他指出,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通胀一直是导致货币贬值的最主要因素。但此后,失业率上升逐渐成为货币贬值的主要诱因。
以1986年的美元大幅贬值为例。当时的汇市联合干预行动和市场对美国经常帐赤字的担忧,是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而美元贬值给美国出口带来了持久并强劲的支持。这推动美国经常帐赤字从1988年开始缩窄,通胀率稳定在4%以下,产出持续增长。
- 【 关闭本页 】
-
2009-03-12商务部:将出台系列政策扶持企业扩大出口
2009-03-12海关总署:前2个月进出口2667.7亿美元
2009-03-11中橡市场交易快报(20090311)
2009-03-11泰国:内阁批准数项经济议案
2009-03-11危机冲击延续 中国2月出口同比降幅扩至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