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组数据理性认识胶价
- 时间: 2009-09-01 11:39:24 作者: 邢民 来源: 中橡市场 点击:
我国天然橡胶市场已经开放15年了,根据笔者掌握的各时期的销售记录,有三组数据对我们理性认识胶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三组数字是:海南农垦1994-2008年,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1.2414万元;中橡市场2001年5月8日至2008年12月31日,电子交易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1.5289万元;2003-2008年是市场开放以来最好时期,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1.6839万元。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天然橡胶是长期作物,投产后有效经济寿命长达25年甚至更长,发展橡胶种植园图的是稳定的周期效益。然而,在长达25年的有效生产期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价格波动的困扰。就以我国天然橡胶市场开放15年为例,橡胶价格已经出现两起两落;1994—1997年市场开放,国产胶价格迅速与国际价格接轨,期间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1.2316万元;1998-2002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价格迅速下降,期间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8266元;2003-2008年是天然橡胶价格最好时期,期间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1.6839万元;2008年第四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了新一轮的价格暴跌。按照一般的规律,要恢复到冲击前的价位,少则5年,多则10年,甚至更长。对此,不仅要有信心,更要紧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从平均收益看问题,橡胶是长期作物,图的是周期效益,但全周期各年度的产量都有其规律性。长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该拿的产量不按时拿到手,胶树不会为业主存储下来;不该拿的产量通过违规手法强行索取,最终逃不脱惩罚,即丧失周期效益,迫使提前更新。就是说,胶价高的时候,也得遵循产出规律,不能用强割手段超度索取;胶价跌的时候,凡能勉强维持生产的,也不要轻易采取停割或转产等极端措施,明智的选择是坚持生产,等待市场复苏。天然橡胶的有效生产周期长达25年,实现周期效益的价格只能是25年综合干胶平均价,这是毫无疑问的。从上述数字看,1994—2008年15年间形成的综合干胶平均价,是评价过去15年橡胶生产效益的重要依据。期间尽管出现了长达5年的万元以下低价和长达6年的最好价格,低至每吨6150元,高至每吨2.895万元,但最能决定问题的只能是15年综合干胶平均价。
我国建国初期,国家就把发展天然橡胶当作冲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战略性任务,意在支持我国橡胶加工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如果胶价高到下游企业不敢接受,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也违背了国家长期支持天然橡胶产业的良苦用心。前几年,胶价超过2万元,震撼了橡胶工业,使它们被迫停产或关闭,当时舆论的焦点是超过1.8万元以上的价格是不可接受的。明理的人都知道,下游企业这个要求既考虑了自身的生存,又考虑到原料生产业主的合理回报。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价位已高出最好时期的平均价格,应该得到生产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天然橡胶生产业主,应该千方百计地控制成本,争取在下游企业可接受价格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利润目标。如果盲目追求高价而放松成本控制和管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中橡声明:中橡商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的投资行为,风险自担。)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