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反弹,其中原油多数时间在38至52美元波动,反弹幅度约38%。基于原油的金融属性、供给和需求分析,笔者认为原油价格的反弹短期内难以持续。
从金融属性看,利多因素在3月份持续支撑价格反弹。
首先是3月3日我国“两会”如期召开,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14个经济数据。其中,财政计划累计支出4万亿,约占上年GDP的13.4%;新增贷款至少5万亿元以上,较上年计划新增的3.6万亿规模至少上升38%;强劲的信贷、财政扩张政策提振了中国及世界投资者的信心,激发了市场对中国因素的乐观预期。
其次是3月1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发表讲话。讲话强调,不能让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加强监管;市值计价规则的松动。讲话刺激了全球股市,其中美国三大股指自这一天开始强劲反弹。至月末,累计反弹30%左右。
其三是3月15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后联合公报强调,要采取行动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解决坏账问题。各国的中央银行会在必要的情况下,继续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确保流动资金充裕。各国也保证要履行承诺,协助发展中国家应付流动资金减少的问题。此次会议为G20的货币扩张定下了基调,缓解了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恐慌心情绪。
其四是3月18日美联储FOMC会议。会议虽然维持了核心利率不变,但开启了二战以来最强劲的货币扩张。会议宣布美联储将直接买至多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将另购入至多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至此,已经有美国、英国、日本央行实行了量化货币政策。其中以美国的规模最大。
其五是4月2日刚刚结束的G20峰会。20国集团(G20)峰会上周四发布的最终公报表示,财政扩张政策规模将在明年年底达到5万亿美元,将令全球产出在明年年底以前提升4%。G20各国央行已承诺,只要有必要就将保持扩张性货币政策,并动用一切政策工具,同时,将准备好退出策略,以确保长期财政和物价的稳定。各国领导人承诺将通过IMF等国际机构向全球经济注资1万亿美元,其中包括2500亿美元的IMF特别提款权(SDR)。此外,IMF将新增最多5000亿美元资金,至IMF原有财力的3倍,并通过出售IMF黄金储备筹集资金,以帮助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同时,G20批准了一项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贸易融资的计划,以支持因信贷危机而大幅萎缩的全球贸易流动。
以上四个会议和一个讲话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全球资产价格全面大幅反弹。价格的反弹主要来自信心和乐观预期,因此,其持续力仍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由此分析,我们可能已经看到了大宗商品价格金融属性乐观预期的顶点。
宏观经济基本面影响仍是负面的。美国过去6个月失业人川累计达500万,美国3月失业率自8.1%上升至8.5%为8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日本失业率自1月4.1%上升至4.4%。欧元区失业率自2月8.3%上升至3月8.5%。美国3月服务业ISM自34.2回落至31.4,制造业ISM自35.8微升至36.2。欧元区PMI服务业自43.2上升至45.5,制造业自34回落至33.9。日本今年一季度制造业短观指标自上季度负24持续大幅下滑至负58,服务业自负9大幅下滑至负31。从上述个别指标中,我们看到的是需求的疲软。
从原油的供给和需求看,据OPEC统计,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日均8460万桶,比去年日均减少100万桶,库存消费比达59天。尽管如此,3月15日欧佩克的152次会议仍决定维持产量不变,自去年9月以来,OPEC已累计每日减产420万桶,相当于全球原油需求的约5%。 但目前只落实了总体减产计划的85%。
美国的原油库存目前较5年平均水平高约4000万桶,其中库辛的期货库存更是保持在高水平。虽然这并未阻止金融属性的乐观情绪,但日前沙特在WTI持续反弹之际,下调出口基准价格的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对减产承诺的松动。投资者在思考对于近期的涨幅,市场是否过于乐观了。4月6日纽约交易时期原油一度跌破50美元支撑。基于宏观经济仍处于衰退之中,部分经济指标虽然有触底迹象,但需求仍明显不足,料原油价格近期难以逾越55—60美元区域。
从原油价格结构看,价差虽然一度缩小至0.6美元,但近日再次扩大至2.4美元,其正向市场的熊市套利特征仍明显。预计未来两周原油价格仍有大幅回落的可能。
- 【 关闭本页 】
-
2009-04-14商务部: 生产资料价格小幅反弹 (橡胶价格有所上涨)
2009-04-14中国汽车首季出口同比下降62%
2009-04-14海南垦区金江分公司推广抗旱植胶新技术
2009-04-14广东农垦喜迎橡胶开割,复产重建形势喜人
2009-04-14OPEC不会根据IEA的预期而急于采取减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