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胶市留下的启示
  • 时间: 2009-09-01 11:34:04    作者: 邢民    来源: 中橡市场    点击:
  •        亚洲金融危机逝去已久,尽管这场局部地区的金融危机,比起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其规模及影响力都要小得多。但由于亚洲是全球天然橡胶生产中心,产量占全球产量90%以上,因而,亚洲金融危机对天然橡胶市场的直接冲击表现得非常惨烈,对全球天然橡胶市场的破坏和影响也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这场危机给认识天然橡胶市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启示。

    启示之一,从1997年8月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胶价回落到万元以下,并在万元以下持续到2002年8月,历时长达5年。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亚洲金融危机对天然橡胶市场的冲击波和持续力十分强劲。
    启示之二,2001年12月份跌至谷底,综合干胶平均价只有6362元/吨,与危机前最高的月度平均价对比,跌幅60.3%;其中;主产品国标-5号胶最低价只有6150元/吨,与危机前最高价相比,跌幅63.8%。
    启示之三,2002年9月冲破万元大关,胶价开始出现反弹,此后持续高走,历经3年零2个月,至2005年11月达到下游企业可接受价格18350元/吨。后来又在高位继续扬升,又历经两年零7个月攀上历史顶峰,2008年7月27836元/吨。
    启示之四,就在亚洲金融危机迫使胶价跌入谷底的2001年,海南农垦率先进行橡胶产品营销体制改革,建立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电子竞价交易,有力地推助天然橡胶市场复苏。
    启示之五,天然橡胶是稀缺型不可取代的战略物资,这个显赫地位确定了它很难避开全融危机的冲击,同时也确定它终归成为经济复苏的强大支撑,天然橡胶的地位经过危机洗礼后显得更加高贵。
    上述迹象表明,亚洲金融危机从1997年8月开始跌破万元以后,历经了8年零2个月漫长时间的跌落,于2005年11月才上涨到下游企业可接受的18000元/吨。如果计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7月超高价位27836元/吨,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整整经历了11年时间。这也许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按照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天然橡胶市场轨迹的规律,用对比的方法,正确判断我们目前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市场走势,理出一条市场恢复的路子来。
    首先是胶价跌落至低谷的时间,亚洲金融危机橡胶价格从1997年8月开始下跌,2001年12月跌至谷底,历时4年5个月,综合干胶谷底平均价是6362元/吨;而全球金融危机橡胶价格于2008年12月份跌至谷底,才历经短短的5个月,比亚洲金融危机少4年时间。综合干胶谷底平均价11770元/吨,比亚洲金融危机谷底平均价每吨高出5408元,排除了人们胶价跌破万元的忧虑,我们有理由对后市充满信心。
    其次,亚洲金融危机谷底价6362元/吨,同下游企业可接受的价格18000元/吨相比,需要上涨11638元/吨,理论涨幅高达183%;而全球金融危机谷底价为11770元/吨,只要上涨53%就可达到18000元/吨,何况今年5月中旬,胶价已反弹至15000元/吨以上,离目标已越来越近了。据此,我们也有理由对后市充满信心。
    还有是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天然橡胶产业的优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大大增强了人们对天然橡胶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
    经验告诉我们,尽管全球金融危机胶市恢复时间较快,谷底基数也比较高,但胶市复苏前景仍存在很多变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支持和完善中橡电子交易市场,继续发挥电子交易在胶市复苏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把下游企业认可接受价作为基准线是合理的,因为这个基准价本身就包含有生产业主的合理利润,至于何时会出现2万元以上的超高价位,应该持平常心看待之,没有必要去盲目追求一个超高价位出现的时间表。中橡市场8年业绩证明,综合干胶平均价15245元/吨,这才是经受市场涨落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收入,国标-5号胶8年区间价格15000元/吨以下占85.28%,2万元以上只占1.89%。超过客观的盲目追求,容易使人放松成本管理,留下效益不佳的隐患。

  • (中橡声明:中橡商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的投资行为,风险自担。)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