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垦区八一农场又挂出物业、自营和矿产开发等5块公司的新牌子,以寻求橡胶业务分离后的新增长点。这是海南农垦改革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变化之一。
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短短1年时间里,海南农垦走上了“浴火重生”之路。如今,改革不仅成为共识,且已形成破竹之势,推动着海南农垦这艘农业企业的“大船”,在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设计的既定航线上,驶向市场经济的大潮。
民生为先
有学者总结说,海南农垦改革堪为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浓缩版,综合和涵盖了各阶段及各层面内容:既有国有工商企业改革因素,也有农村土地承包改革成分,既有在传统企业组织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也有进入资本市场和实现国际化的过程,还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民生欠债的责任,甚至包括了剥离政社职能这样的初始任务。
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改革的首要任务。2008年,海垦全力推进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职工收入提高到橡胶产出的51%,今年该制度正进一步完善。同时,电网改造完成,电费由每度2元降低到0.6元。近200个饮水安全项目,解决20万人的饮水困难。去年修建1919公里农场道路,今年再修1500公里。去年建设2万多套职工住房,今年再修46667套。农垦总局还自筹资金3800多万元,为4727名退休教师每月发放350元生活补贴。
一年多来,垦区民生投入达到20亿元,规模空前。正像岭门农场职工杨仕雄感慨的那样,多少年来,他们第一次住上了产权房、走上了水泥路,心情愉快多了。
改革为重
全方位的综合改革,在多个层面同时展开。一方面,垦区5项社会保险已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全部农垦教育将在8月底前完成移交。另一方面,农垦内部实现了橡胶分公司与存续农场分离,完成了扁平化管理,将农场由90个合并为51个,基地分公司由71家重组为30家。同时,积极推进海胶集团上市, 实行财务、人力资源等内部管理流程的重构再造,仅资金集中管理一项,每年就节省财务费用5000万元。
回顾一年来的农垦改革,可用“稳步推进”和“小步快跑”来形容。在重大原则和方向问题上,坚定不移,毫不动摇,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则讲究了轻重缓急。
“我们是为农垦的荣誉而战。这一年来,我们以只争朝夕和一刻也不敢耽误的紧迫感,置身于改革大潮中,攻克一关又一关。”省农垦总局一位高层这样对海南日报记者说,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在激励着总局班子,而农垦广大干部职工,则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并最终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和改革受益者。
发展为本
今年4月,总投资11亿元的深加工产业园和乳胶丝等3个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并将于明年6月投产,橡胶产业从生产向深加工领域延伸,有了实质进展。同时,新成立的地产、林产、畜牧、农工贸及物流集团,不仅扩大了就业,还贡献着利润。2008年,仅地产集团就贡献利润2亿元,目前又有一批旅游地产项目进入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省里“一号”改革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时刻关注着农垦改革。省财政、人事劳动、国土环境资源、工商行政管理、农业及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部门,纷纷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和服务农垦改革,为农垦实现“三融入”营造氛围和创造条件。
记者还了解到,国务院农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以及国家农业部领导,都对海南农垦改革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
眼下,海南农垦正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机遇,开始策划一批以旅游地产为龙头的服务业项目,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实现农垦跨越发展的同时,要将大批职工从胶林里转移出来,完成“脱草鞋穿皮鞋”的身份转变。
虽然任重道远,但现在的海南农垦,已走上既定的改革轨道,完成着向现代企业的“蜕变”。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海南农垦会以另外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为农垦的荣誉而战 海南农垦改革获国务院肯定
- 时间: 2009-07-29 02:49:46 作者: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