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提高垦区植胶经济效益的对策
  • 时间: 2009-07-29 02:50:19    作者: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目前,海南农垦正在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机构的重组,改革重组的目的就是想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增加胶工的工资收入。要想通过改革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必须解决目前垦区植胶亩产水平低的问题。
         一、经营现状
         海南农垦现有植胶面积约375万亩,开割投产面积约305万亩,产量20—23万吨(2005年“达维”台风前),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虽然面积、总产量较大,但亩产水平较低,自然产值效益亦低。统计资料表明,1995年至2004年的10年间,全垦区开割胶园平均亩产徘徊在70—77公斤。而云南垦区亩产水平约为110—115公斤。海南植胶自然条件虽然不如云南植胶地优越,但在海南植胶区亦有很多高产胶园的例子。如原珠碧江农场连续15年亩产超100公斤。龙江农场1965年种植的老龄胶园,虽然割龄超过了30年,但其亩产仍超过垦区的平均水平,18万亩老龄胶园的平均亩产达到872—987公斤(1998—2004年的统计数据)。此外,更为突出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试验场采用优良新品种热研7—33—97种植的胶园,在常规管理条件下亩产达到160—180公斤。这些例子说明。海南农垦要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大幅度提升其经营效益,其根本问题是如何提高胶园的亩产水平。
         二、问题分析
         海南植胶地区亩产水平较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割胶操作不当,死皮停割树占的比例过大。按部颁技术规程的要求,开割胶园的年均死皮率一般控制在05%以内。然而,垦区很多胶园开割不足5年,其死皮停割树就达到了10%。中老龄胶园的死皮率有的达到25—30%。
          2施肥不足,胶树产量能力低。海南农垦总局在实施部颁的栽培技术规程当中,制定开割投产树的实施肥标准为每亩株年施专用复合肥(含量30%以上)20—25公斤,优质有机肥20—25公斤,盖草25—30公斤。但在生产实际中,很多单位企业一是施肥数量不足,有些施的复合肥数量不足半公斤。二是施假肥,有的肥含量不足25%。三是假施肥,有的胶工在施肥时,把部分肥走漏到自营经济地里。四是施肥方法不当,有些胶工不按要求开浅沟施肥,而是随意把肥洒到地表上。五是不科学配方施肥,有相当部分的生产单位是有什么肥就施什么肥,完全不考虑胶树的需肥特点。
         3品种换代慢,过于单一。海南农垦种胶几十年,目前只有PR107、PRIM600等两三个品种。目前,我国已育出有优良品种,如热研7—33—97,速生、高产、抗风、抗寒等,因此,在胶园更新时,应加快优良品种替代步伐。
         4更新速度缓慢,超龄胶园面积急剧增多。橡胶树的更新周期一般为30年,但目前超过30年不更新的仍有相当大的面积,估计超过开割面积的30%,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超龄“服役”胶园面积的比例将会愈来愈突出。
    5幼龄胶园抚管差,胶树产胶能力先天不足。抚管水平良好的胶园,一般种植六、七年后即可开割投产。在海南植胶区,由于投入不足,特别是干旱瘦瘠土壤,很多幼龄胶园定植后八、九年仍无法投产开割。因此这些胶树长势弱,围茎小,树皮薄,产胶能力低。
         三、对策及措施
         1把好割胶技术关,严控割胶死皮率。胶园亩产水平低,很大程度是由于死皮树多而有效割株太少的缘故。从产胶排胶生理学的观点来看,死皮是由于加刀、加药、深割等掠夺性采胶行为而导致胶树排胶过度引起的。出现掠夺性采胶行为原因较多,其中由于管理不善,培训不到位,理解认识不足,胶工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为;也有上层领导为了完成下达的产量指标或所谓的政绩而为。因此,要控制好死皮关,一是领导特别是高层决策者的指导思想要明确;二是要强化胶工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三是要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案,不要盲目下达指令性产量指标;四是要完善技术规程执行管理的监督机制,要采取立体式的多方面的监督管理方法。
         2重视防护林建设,提高胶园屏障的防风效能。几十年植胶经验告诉我们,防风林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屏障。没有林就没有胶,要种胶就要先种林。在海南农垦植胶,营造防护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设计方法,重风害区,主林带要大些,植胶的策略是林地面积可大于胶地面积。而中、轻风害区,主林带则可小些,植胶的策略是林地面积小于胶地面积。
            此外要加强抗风栽培技术措施的研发。实践证明,若植穴挖得深,主根就扎得深,胶树只是断干断枝多而倒伏少,反之,主根扎得浅胶树倒伏的比例就大;适当修枝整形的,也可使胶树的风害程度减轻,如海南东部重风区的南林农场,通过对主枝预割处理可显著减轻风害损失。由此可见,通过改进定植技术和修枝措施,是可以有效提高橡胶树的抗风能力的。
         3加快更新步伐,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据介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自1990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热研7—33—97优良品种,开割第一年单株产量达25公斤左右,开割第5年亩产可达到160—180公斤。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垦区胶园的产量水平,一方面要加快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推广优良新品种。
    4加大科学配方施肥。开割胶园必须保证每株有20—25公斤专用肥、20—25公斤优质有机肥、25—30公斤青料的投入。把好肥料采购质量关,严防劣质肥料购入。强化管理措施,杜绝肥料走漏。规范施肥方法,科学配方施肥。业已表明,“深沟定位”施肥方法是高产胶园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狠抓肥料的投入时,一方面要监管好肥料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还要注意肥料的施入方法。此外必须采取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
         5加强抚管力度,促进中小苗开割投产。实践证明,胶园承包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坚持“以包为主”的经营机制。在更新胶园定植后及时落实承包岗位,并尽量让责任心强的年青职工长期承包经营,使新胶园岗位承包实现从非投产期到投产期的连续性,依靠承包岗位的稳定性和经营机制的连贯性,确保第三代胶园的抚管上档次、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