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际商品市场跌得一塌糊涂,不少品种原有的中级反弹走势已荡然无存,截止7月8日,农产品中CBOT黄豆指数已暴跌21.6%,金属类伦敦铜回落了13%,能源类纽约原油指数也重挫16.4%,贵金属伦敦金也未能体现出其先前的避险功能,也下跌了8.5%,天胶也未能幸免,日胶指数也一度下跌了13.5%。与之对应,国内商品市场虽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只有豆类、油脂类、沪金是重灾区,其它品种只是轻微受到影响,甚至不跌反涨,表现出了相当强的抗跌性,其中沪胶指数与6月8日的最高点相比仅下跌了3.76%,远落后于日胶的13.5%。目前沪胶整体仍呈趋窄的箱体运动,后市是要补跌,还是将要领涨?由于形态大小决定了随后趋势级别的大小,而沪胶箱体运动已经两个多月,如此长时间的箱体蓄势,一旦突破必定迎来大级别的趋势运动,即要么大幅补跌,要么大幅领涨,因此不能不引人注目。
(一)、国际商品市场的暴跌并不合理
期市是实体经济表现的最敏感的晴雨表,不仅基于现货供求状况,更基于对未来供求的预期作出反应。虽然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已很高,相互影响也很深,各国的期货市场既通过国际贸易反映全球的经济和商品供需状况及预期,也反映各国自身的经济和商品的供需状况及预期,但主要还是反映各国自身的经济和商品的供需状况及预期,国际市场只是一个外部因素,当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要好于另一国时,商品需求自然更旺盛,商品需求增幅也更大,对未来需求增长的预期也更乐观,因此造成了该国的商品期货的表现要强于另一国,除非有某种人力控制,如国家的宏观调控、庄家深度控盘等。
经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但各国经济好转的程度差异很大,尤其是中西之间差异相当明显。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速是6.1%,第二季度高盛预期是7.8%,更有甚者预计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8.4和10%,全年保8的目标基本能实现,可见我国经济的回升态势相当明显,而且呈加速之势,这从A股的强劲表现和PMI连续4个月处于50%之上得到印证。反观美国,不且经济回升乏力,而且深受高失业率困扰,6月份非农业就业人口大减46.7万人,失业率升至9.5%,创下25年来新高,其6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5月的54.8锐降至49.3,显示出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比预期更脆弱。
受此影响,投资者在商品期市也做出了不同的交易决策。6月份以来,国际商品市场资金流出明显,传统基金净多头寸从6月11日的81万手减至目前的61万手,减幅高达25%。而国内商品市场总持仓量自6月上旬的500万手增加至本周五的530万手,增幅达23%。也就是说,我国商品期市的多头并不认同国际市场上传统基金对商品市场后市的判断,显然没有那么悲观。
客观上看,既然中国因素能在金融危机前制造一轮商品市场的超级大牛市,为什么中国因素就不能在经济触底后制造一轮商品市场的超级大反弹呢?难道中国因素消失了吗?显然没有,中国经济依然十分强劲,自我恢复能力全球首屈一指,依然是全球经济主要推动力和希望所在,依然是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因此我们完全相信,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虽还不足以将全球经济增长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因为时间未到而且美国因素的负面制约依然存在,但足以将全球经济复苏带到一定的水平。与之对应,我们也完全相信,中国因素虽还不足以再度制造出商品市场新一轮超级大牛市,但足以制造出一轮超级大反弹。如果没有中国因素,就不可能有原来的超级大牛市,也不可能有未来的超级大反弹。而中国因素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并没有消失,反而影响力更加强大,因此商品市场出现超级大反弹才合理。中国崛起不经表现在政经大层面,也会表现在商品市场的终级定价权上,我相信再过几个月,国际市场上的传统基金就要为这次过早撤离行动感到后悔了。
目前,代表全球大宗商品物价水平的CRB指数,本轮中级反弹也仅反弹到0.382位附近,根本算不上是超级大反弹,最多只算是一次并不小的中级反弹,并没有充分反应中国因素的强大和可持续性,如果考虑到这一点,CRB指数最终回归到0.5或0.618位才更合理,也就是470或500点一线。这才与中国崛起的影响力相配,也与全球通胀会卷土重来的预期相一致。CRB指数刚反弹到0.382位,传统基金就急于获利了结,也太小看中国因素和中国崛起对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了。
(二)、全球通胀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西方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现状还有很深的疑虑,因此全球抗金融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不仅不会削弱,还有可能会加强。刚在意大利召开的G8峰会上传来消息称,八国领导人表示,各国可能有需要进一步推出经济刺激政策。他们强调,会采取包括宏观经济刺激方案在内的“必要步骤”,使全球经济恢复强劲、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可见,只有当全球经济复苏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些以注入流动性为目的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才会逐步退出。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回升强劲,但也还没到放弃宽松经济政策的时候,因为全球经济复苏还比较脆弱,还需要作为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来带动,而且通胀还只是一种预期,还不是现实,CPI还有足够的上浮空间,再加上保8的任务仍任重道远。从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现状看,全球既有的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在09年是见不到削弱的可能了,要说有改变,可能就是八国领导人所说的加强。
我国上半年新增贷款逼近7万亿元,早已超过全年5万亿的目标。中国目前流动性的宽松程度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之最。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国每次宽松的流动性之后,均伴随着高CPI通胀和高资产价格通胀,其中CPI上涨幅度一般会超过5%。我相信,这是我国经济复苏的必然结果,也是无法避免的代价。
美国经济下滑虽已隐约触底,但回升乏力,经济数据时好时坏,尤其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创下25年来的新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要解决经济复苏问题,也要解决就业问题,在双重压力之下,除了维持原有的超低利率和向经济大量注资之外,美联储没有更好的选择。美国政府本已没钱向经济大量的注入流动性,但美国依然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元依旧是无法替代的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因此,美国一方面仍然可以继续向全世界大量借债,另一方面还可以大量印钞收购美国长期国债,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资产和商品又要大幅涨价,这不就是通胀及其预期吗?
总之,我们的结论是,只要全球经济未见真正的复苏,或没有复苏到一定程度,就业形势未见真正好转,全球既有的宽松货币、财政政策就不会削弱,至少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甚至还会加强。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基金离开商品市场导致通胀预期减弱是暂时的,通胀和通胀预期的加强则是必然的,中期的。
(三)、今年天胶季节性压力没有市场担忧的那么大
宏观因素只是天胶动向的外部环境,虽然影响很大,但不足以得出相关结论,关键还是要看天胶自身的影响因素。忽略外部环境是不正确的,但仅凭外部环境就得出天胶的动向更不可取。
目前市场看空、做空天胶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天胶季节性压力高峰已到,似乎沪胶非跌不可了,然而沪胶非但未跌,反而箱体运动呈愈走愈强之势,根本就没有要跌的倾向,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除了中国因素和通胀预期之外,就是因为今年天胶季节性压力没有市场担忧的那么大,主要是因为﹕(1)、由于全球天胶主要出口国大幅减少出口(马、泰、印尼计划2009年度减少出口91.5万吨,同比上年度出口量减少16%,该计划仍在严格执行之中),导致全球天胶市场上可供出口量减少。(2)、我国仍在执行收储10.5万吨的计划,加上小排量汽车销售始终火爆,带动了国内轮胎消费需求的增长。(3)、当前正是台风季节,频发的台风会影响割胶进度,加上厄尔尼诺现象已对马、泰、越部分产胶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产胶量有所下降,厄尔尼诺现象的威胁至今并没有消除。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一直被空头寄予厚望的季节性压力并不如预期明显,沪胶空头始终无法展开有效打压,只是被动依托箱体上沿进行狙击。我们认为,如果不是天胶的季节性压力来不了,就是已经被市场消化了,事实上,沪胶的箱体振荡正是对天胶季节性压力及其预期的反应,也就是说天胶的季节性压力及其预期不是没有,不是没来,而是已经来了,只是季节性压力没有空头期望的大,无法大幅压低胶价,变成了箱体振荡而已。
(四)、沪胶表面上静如止水,实际上却暗流涌动
沪胶自4月中旬以来转入了一个持续的箱体振荡过程,而且波段振幅愈来愈窄,几乎都快成一字形了,表面上看,沪胶正处于静如止水的高度平衡状态,做多做空难以有所斩获,实际上这正是其爆发前的沉寂,而且早已日是暗流涌动。主要表现在﹕
1、4月下底,沪胶持仓不足15万手,如今已到20万手左右,增幅超过30%,也就是说,多空主力在箱体内争夺的激烈程度不是减轻了,而是大幅增加了,多空主力对后市的分歧不是减小了,而是加大了,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沉淀其中的能量也越来越大,这终将是表面的平静所掩盖不了的,因为高度平衡的状态难以维持,沉淀其中的巨大能量很容易也要求打破平衡格局。
2、沪胶自4月中旬转入箱体振荡,从多头而言很正常,因为沪胶自去年12月8日见底已来,已上涨了4个多月,涨幅高达82.4%,出现适当的获利回吐和价格调整很正常,也很必要,对空头而言应是一次可以适当进攻的机会。持仓不减反增30%说明,主力多头并未真正获利回吐,而是逢低加仓了﹔主力空头也的确加大了进攻的力度,但效果不理想,未能实现获利,反而被多头咬得更深、更紧了。因此,我们认为长达两个半月的箱体振荡是一次强势调整,而不是构筑头部,事实上也没有出现头部特征。
3、在箱体振荡期间,除了有多头要获利回吐这一利空之外,基本面上也并不缺乏利空消息。如季节性压力及其强烈预期、日胶下跌了13%、原油及CRB指数分别暴跌了16.4%和11.3%、国产胶产量同比大增、美国减少中国轮胎进口配额、巴西等对我国轮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这么多利空都没有动摇多头的做多信心,空头的打压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容易,也就是说,沪胶多头已经经受住了若干利空消息的考验。既然沪胶利空频袭的时侯都很难下跌,那么利空都已过去的时侯,补跌岂不是更难了?既然补跌很难,补跌的阻力最大,那么上涨的阻力就要小得多,容易得多,因为价格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运行。
期市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价格发现,即期价反应的是未来的供求关系,期价只对能改变未来的供求关系的基本面作出反应,早已被市场熟知或预期已变成事实的因素是难以对期价走势构成影响的。上述那些利空消息不正是都被市场所熟知吗?因此已难以对胶价构成打压。面对种种现实利空,多头还有信心稳住胶价,空头却不能成动打压,这背后肯定隐藏着某些还未浮现的重大利多,比如通胀逐步变成事实、或厄尔尼诺现象加强、或西方经济出人意料的好转等,这些虽都还没变成事实,但都有可能。我对于那些喜欢依据已经变成事实的因素来预判期价未来走势的研究方法深表怀疑和担忧。
综上所述,沪胶表面的静如止水般的均衡态势背后实际上是暗流涌动,愈到箱体的后期就更应关注其突破动向。
(五)、形态决定了沪胶领涨容易补跌难
上面主要是从基本面因素对沪胶箱体运动的成因、潜藏含义和未来的发展动向作出了解析,若仅站在研究层面,或许这已经够了,但若从交易的角度看,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读懂价格行为。甚至可以并不夸张的说,在交易上,你可以读不懂基本面,但你不可以读不懂价格行为,读不懂价格行为就无法与主力交流。
价格行为是一门内容很丰富的语言,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形态与趋势的关系问题,也许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我们对此的结论相当明确,即形态决定趋势,先有形态后有趋势,在价格没有出现高度失衡的状态下,没有形态就没有趋势,趋势的未来早就在形态里注定了。那么我们就看看沪胶长达两个半月的箱体运动倒底告诉了我们哪些非常有操作价值的信息。
首先,沪胶的箱体运动虽然是发生在中级反弹高达82.4%之后,但还只是刚刚反弹到0.382位附近而已,离0.618位的超级反弹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并未充分反映中国因素和中国崛起对天胶在这轮中级反弹中的巨大影响力,这注定了沪胶多头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运作,也就是说沪胶的箱体运动在突破后往上运作的潜力依然巨大。
其次,沪胶箱体运动已超过两个半月了,持仓量激增三成,中短期均线高度粘合,这说明沉淀在箱体内的能量已相当巨大,多空成本再度趋于一致,一旦往上突破,意味着场内的空头将集中涌现出程度相近的重大亏损和恐慌,巨大的止损盘势必会集中涌出,这必定导致难以回试的单边上涨行情。上涨目标位可以看到0.5或0.618位,甚至更高。
再次,箱体自左至右,箱体下沿的波段低点已3次抬高,而且阳线越来越多,阴线越来越少,价格重心逐步上移,这说明多头在箱体争夺战中已逐步占据了上风,多头的防守能力在明显增强、而进攻能力也未减弱﹔相反,空头的进攻能力已明显减弱的情况下,防守能力也未见增强,多空波段攻防能力的此消彼涨为箱体往上突破提供了条件。
最后,在箱体的后期阶段,一个预示着箱体将向上突破的头肩底形态已经成型,只待启动。本周的两中阳夹一十字星的K线组合印证了箱体和头肩底形态往上突破的强烈倾向。但由于大型箱体的上沿在突破前仍有较强的压制力,空头还会依托上沿进行狙击,加上主力多头也需要反复洗盘,因此箱体要往上突破也没有那么容易,导致头肩底形态的右肩已成更窄的一字形平台,该平台突破的方向将是箱体突破的方向,非常值得关注。就目前的条件而言,我们更多的倾向于向上突破,但保留沪胶自己终极选择的权力,我们无法干涉。
以上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如果最终结果证明笔者的判断正确,也不是有意要帮多头,如果判断错误,也绝不是有意要误导谁。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头肩底形态已成型 沪胶后市或向上突破
- 时间: 2009-07-14 08:32:28 作者: 长城伟业期货公司 张宏明 来源: 和讯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