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轮胎行业张弛有道积极调整
- 时间: 2009-09-11 09:10:57 作者: 来源: 中国化工信息网 点击:
“中国轮胎工业已经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尤其是本世纪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任何产业都不可能一直呈直线上升态势,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中国轮胎工业目前已经步入、也必须经历结构优化调整这一阶段,轮胎行业应该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调整,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鞠洪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生产形势逐月好转
鞠洪振指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轮胎行业的影响是空前的,但今年上半年以来轮胎行业的走势已在逐步好转。中橡协轮胎分会对44家会员企业的统计显示,尽管上半年轮胎工业产值、产量、出口和销售收入同比全部下降,但生产逐月稳定,产量和销售收入降幅逐月缩小。上半年44家企业轮胎总产量为1.2亿条,其中子午胎9400万条,子午化率为78.3%。
在各项产销指标均下降的情况下,轮胎行业的盈利水平却不降反升。上半年,重点轮胎会员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6%;但同时也有8家企业亏损,亏损额达7912万元,亏损面达19.5%。据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分析,盈利上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半年橡胶、炭黑、钢帘线等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轮胎产成品库存也有所下降,减少了流动资金占用,企业可以有效加快资金周转。
下半年走势或持稳
鞠洪振认为,下半年轮胎行业保增长、保稳定的大方向和全局观念不能动摇,但轮胎市场好转要取决于3个条件。首先,国内市场要稳定,体现在产、销和价格都要平稳。从轮胎分会统计数据分析,4月份出现了拐点,即销售收入降幅大于产量降幅。生产上升、收入减少,说明内需不旺,应引起行业的重视。其次,出口要保持平稳。上半年,会员企业轮胎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不到40%,为近年来最低;出口量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3.4%和16.5%,降幅高过其他指标。但目前轮胎出口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出口止跌回升有难度。最后,外资企业生产要平稳。据轮胎分会统计,外资企业轮胎总产量占会员企业总产量的40%左右。上半年,12家重点外资会员企业轮胎产量同比均大幅下降,降幅大大超过内资企业,且出口降幅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因此,下半年轮胎生产是否能保持稳定,需要内外资企业共同努力。
鞠洪振分析,从目前发展趋势看,44家轮胎重点企业三季度生产将保持平稳,全年或将增长2%~3%,这其中内资轮胎企业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重点企业轮胎产量历年占全国比重为70%左右,据此推算,全国轮胎年产量将与上年大体持平,或略有增长。但由于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比如近两年美国对中国非公路轮胎进行“双反”,以及最近的轮胎特保案,使中国轮胎出口面临很多困难。如果美国对中国轮胎特保案成立,出口不能止跌回稳,全国轮胎总产量有可能负增长。
抓住重点积极调整
鞠洪振表示,从“十一五”开始,中橡协就一直强调要抓好轮胎结构优化调整,以巩固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及世界性经济萎缩,给国内轮胎行业调整带来了机会。但要变危机为机遇,关键还在于做好自己的工作。目前,国际市场小了,国内市场不可能一下子放大,因此调整的目标是扬长避短、平稳较快发展,过去那种大投入、建新厂、高速度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历史。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产品结构调整要推陈出新。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如要解决好轮胎低滚动阻力、低噪音、抓地性能、耐磨性能的辩证关系,扩大安全、节能、环保轮胎的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主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能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的研发机制,同时加强公益性的、为行业服务的专业科研机构建设,以增强自主创新手段,增强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企业结构调整要扶优扶强。应扶持轮胎企业做强做大,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品牌知名度,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几百家轮胎厂齐头并进、低水平重复建设。
——市场结构调整要以规范运作为目标。生产商和营销商应结成战略联盟,要变销售为服务;呼吁国家整顿、规范进出口贸易市场,着力扭转千家万户买乱国际、卖乱国内的天然胶进口和买乱国内、卖乱国际的轮胎出口乱局,培育诚信经营的大贸易商;天然胶进口要有话语权,轮胎出口要极力稳住北美市场、努力扩大欧洲市场、积极开拓第三世界市场,并创造条件到国外建厂,坚持依托两大市场求发展。
鞠洪振还强调,应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和合作,比如轮胎行业与橡机、炭黑、助剂、骨架材料等行业近年来的合作就取得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效果。另外,应建立以协会为主体的新型行业服务机制,实现管理机制创新。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