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障”清除前沪胶调整态势不变
- 时间: 2009-09-29 08:09:55 作者: 来源: 期货日报 点击:
经历中美轮胎特保案最终结果的短期冲击之后,小幅反弹的沪胶近期再度走低,特别是上周前三个交易日,东京胶因公众假期休市,沪胶走出了一波独立回落行情,不仅一举跌破17000元/吨关口,同时刷新了之前因中美轮胎特保案而创下的低点。虽然此后两个交易日,沪胶均呈现出低开高走的反弹行情,并重新收复17000点整数关,但笔者认为上周前三个交易日的走势才是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国内天胶市场的状况。
之前,笔者曾分析过沪胶面对的三大“隐忧”是中美轮胎特保案、高库存和流动性收紧。目前这三大“隐忧”中的前两个都已实现,中美轮胎特保案在出乎市场大多数人预料的情况下顺利通过,而国内天胶库存自7月中旬以来增加的速度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下,沪胶继续保持之前的强势是非常困难的。
“路障”一:轮胎特保案“余震”尚存
虽然距离“中美轮胎特保案”的通过已有一段时间,但其对对国内轮胎行业及天胶价格的影响仍未远去。市场普遍认为,中美轮胎特保案对天胶价格的影响主要是短期的。因为惩罚性关税实施之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美国仍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轮胎,而这部分轮胎可能还来源于中国。从这个角度看,中美轮胎特保案只会改变全球轮胎的消费格局,对轮胎和天胶消费的影响不大。因此中长期天胶价格上涨仍是可期的。
但这里所谓的“短期”究竟会是多长时间呢?笔者认为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时间要长。首先,因中美轮胎特保案减少的轮胎出口数量仅占我国轮胎总产量的5%左右。2008年我国轮胎产量3.5亿条,全年增长6%。也就是说,由中美轮胎特保案造成的国内轮胎产量下降5%几乎将抹去轮胎行业的年度增幅。虽然从理论上讲,特保案的通过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轮胎和天然橡胶(资讯,行情)的需求量,只是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但这个转移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国内多余产能被转移之前,全球天胶消费仍有可能出现短暂性下滑。其次,从轮胎生产工艺看,特保案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而它们以半钢子午轮胎为主,这种规格轮胎的生产配方中合成橡胶占比超过60%,天然橡胶的用量不足40%。因此,合成胶才是这次特保案最直接的受害者。但由于合成胶和天胶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特保案的影响也可能通过合成胶传导给天然橡胶。
“路障”二:巨量库存压力重重
持续上涨的库存更是沪胶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国内产区天胶供应旺季一般都从7月份开始计算,最近一个月上期所天胶库存从69465吨增加到98253吨,一个月内增加近3万吨,距离10万吨一步之遥。而且,沪胶持仓和库存比也从之前最高的超过10:1回落到目前的4:1左右,实盘比例大幅增加也令沪胶价格难以轻松上涨。而这还没有考虑国家收储的10.5万吨天胶。
虽然从当前的期现价差看,前期处于高位的价差已回归到合理水平以下,有助于期货库存的消化,而且国内外天胶现货价格也形成倒挂,也有利于国产胶的消费。可是,国际市场逐渐感受到了中国需求下滑带来的压力,上周泰国烟片胶价格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成交大幅萎缩。所以,现在只能期待11—12月份停割期的到来,以此进一步削减供应来改变国内偏空的供需格局,从而支撑沪胶重新走强。
此外,从近5年的走势看,胶价在10—11月份以回落调整为主,这也符合天然橡胶自身的季节性。10—11月仍然是天然橡胶产量较大时期,是一年中最后的一段割胶期,加上库存比较充裕,胶价容易出现回落。而12月份有望迎来年末的回升行情,因为从12月份开始产胶区逐步进入停割期,一直到次年4—5月份才开始新一年度的割胶,期间主要依靠消化库存。
通过上述分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沪胶将继续在17000位置附近反复振荡,缓冲中美轮胎特保带来的冲击,消化当前较高的库存,为返回长期上涨通道清理“路障”。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