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胶有望创出历史新高
  • 时间: 2010-01-06 08:48:23    作者:    来源: 期货日报    点击:
  •         2009年,胶价受空前的经济扩张政策和供应明显下降的影响,呈现单边大幅上涨的形态,涨幅超过100%。展望2010年,全球天胶供应强力反弹是小概率事件,而需求仍将进一步回升,因此天胶将拥有一个相对偏紧的供需面结构,胶价值得看好。然而,大宗商品价格受宏观经济因素主导,供需实体面影响退居其次的格局仍将延续,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虽然经济持续稳步回升,但价格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对未来良好形势的预期。因此,行情走势将很难出现2009年的单边上扬行情,价格波动幅度将加大。

            供应方面,2010年全球天胶产量难以大幅增长。东南亚主产区新种植的天胶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尤其是2006—2007年,这期间种植的胶树2011年才开始对供应产生正面影响,而2014年才开始对供应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东南亚主产区1980年前后种植高峰期栽下的胶树在2010年前后面临老化问题而需要重种,这将对天胶供应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需求方面,世界天胶消费仍将保持良好的势头。随着经济复苏进程推进,工业生产将趋于活跃,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天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来看,全球各国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大多将在2010年持续,而消费者需求和信贷市场都在好转,这将推动汽车销量的回温。作为促进内需的关键行业,中国2010年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出现大的变动的可能性不大,并有望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这将为中国车市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车市内生增长动能在2009年已经明显体现,未来几年可能会更为充分地展示出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在接近50辆的阶段,汽车销量在之后的3—5年都经历了一个爆炸性增长阶段,而2009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刚好在这个临界点附近。

      以中美轮胎特保案为开端,中国轮胎业的对外贸易环境急剧恶化,但我们认为中国轮胎出口压力的增大并不会对全球天胶需求造成显着的影响,全球联动的胶价也不会受到大的利空冲击。这是因为,即使中国轮胎出口减少,相对于中国的外需仍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它们将加大从其他国家(如韩国,泰国,印尼等)或本国的采购。中美轮胎特保案之后,其他国家参考美国对中国轮胎业进行特保和反倾销调查。2009年四季度欧洲、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对中国轮胎出口的阻挠力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在中美轮胎特保案结果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中国轮胎企业因担心结果不利,加大了对美出口力度,部分透支了之后几个月的出口需求,这使2009年四季度中国轮胎行业开工率和出口量出现阶段性回落。

      目前泰国原料胶表现坚挺,新加坡商品交易所烟片胶同轮胎胶价格基本平水,反映欧美轮胎企业对天胶的采购力度较强,轮胎胶需求强劲,相对而言烟片胶价格虚高成分不大。2009年四季度中国天胶和合成胶之间的价差大幅拉大,反映了天胶市场供需偏紧,合成胶市场供需宽松和中国轮胎企业需求阶段性转弱的状况。我们认为后期两者的价差可能更多地通过合成胶价格的上涨来恢复。

      2009年“中国因素”凸显,从走势和盘面上看,沪胶的引领作用得到更多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天胶生产和东南亚主产区天胶生产状况的差异较大,沪胶走势独立性也有所增强,两者的比价波动较大,比价修复过程中蕴含的投资机会较多。这种状况可能将在2010年延续,但两者的比价重心可能下移至80一线。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10年沪胶的均价约为24000元/吨。底部区域可能在18000—20000元/吨,顶部区域在28000—30000元/吨。节奏上,可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