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胶后市曲折回归
  • 时间: 2010-11-17 10:36:26    作者:    来源: 期货日报    点击:
  •         6月上旬以来,在国内外天胶主产区接连遭遇特大水灾的情况下,沪胶市场上演了一幕令人咂舌的接力上涨行情。38920元/吨,这是沪胶1105合约截至目前创下的最高纪录,较之2008年年底沪胶探出的8650元/吨的底部价格上涨了3.5倍。而在6月份时,沪胶价格还在20000元/吨附近徘徊,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里,价格飙升幅度超过90%,这样的疯狂行情唯有2006年的铜市可与之比肩。而随后相似的快速转折回落,表明在两段时空与两个品种之间似乎存在着异曲同工之音。笔者认为,天胶后市曲折回落将是主基调。

      眼下市场最热门的关键词是通货膨胀,而本次行情的转折点也与通货膨胀有关,因此笔者就从通货膨胀的角度谈起。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的是整体物价水平上升。因为物价普遍上涨,市场也多出了许多时髦的词汇,如“蒜你很”、“姜太公”和“糖高宗”等等。如果说,诸多时髦词汇的出现仅仅是一种现象的话,那么在10月份4.4%的CPI数据出炉后,我们就不得不承认通货膨胀已经到来了。如果我们把CPI数据连续六个月超过3%定义为通货膨胀的话,显然目前还不符合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但是,我们可以断定未来三个月的CPI数据将维持在3%以上,甚至更高。通货膨胀已经切切实实地发生了。

    正因为通货膨胀已经切实地发生,所以央行在10月份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又于11月10日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此,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仅仅从单次加息,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意义上来看,对市场的货币流动性影响是有局限性的。但从两次措施出台的时间窗口看,确实耐人寻味,即央行两次紧缩政策的实施都是在CPI数据出台前夕,这说明央行更侧重于预期管理,而尚未侧重于货币政策的重手紧缩。相比于2007年4.8%的CPI涨幅,目前的绝对通胀程度算不上严重,但如果CPI数据长时间保持在4%上方,目前2.5%的利率水平势必与通胀水平不相适应,未来加息空间将会因CPI数据的走高而被拓展。本次行情反转,正是基于对CPI数据将接近4%的预期,而CPI大幅超越4%是行情剧烈回落的导火索,这意味着我国的CPI数据未来数月都可能会高于4%,对商品市场来说,通胀后的价格风险不仅仅来自于货币政策的调整,甚至还可能伴随其他形式的物价调控政策措施出台。所以说,本次行情的转折与商品的供求关系并无关联,这也意味着天胶后市的价格回归过程将会是比较曲折的。

      诚然,由货币因素主导的通胀或者紧缩决定商品价格的价值重心上移或下移,但决定商品价格居于领涨领跌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商品自身的供求关系。10月份以来,海南水灾和泰国洪灾对天胶的供应端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据估测因为水灾关系导致天胶减产的量可能超过10万吨,这也是国庆节后天胶涨势能与棉花涨势并驾齐驱的核心原因。但随着胶价的飙升,不合理涨幅也随之出现。笔者认为涨幅不合理,是基于期现价差的不合理现象。在轮胎企业即将面临的大面积亏损预期和天胶减产同时存在时,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动沪胶价格继续向纪录价格拓展,而现货跟涨乏力使得期现价差一度被拉大到3000元/吨的高度,期现套利就变得十分有利可图,不过最终收敛价差的外力却来自于通胀压力下的系统性调整。目前期现价差又重新回到了均衡点附近,在供求关系短期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价格的调整动力还将取决于外部力量,或是货币紧缩政策,或是欧洲主权债务的深化。

      从天胶的进口数据来看,9、10月份我国天胶进口量分别为19.5万吨和16万吨,同比增长量分别超过3万吨和5万吨,两月的累积同比增量约9万吨。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胶库存量也从8月末的不到2.5万吨恢复到了6万吨上方。由此不难看出,国内的天胶供应已不再处于十分短缺的地步,胶价高企势必将继续吸引天胶库存向交易所回流。而胶价在短期内出现巨幅上涨,对于轮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轮胎企业和橡胶企业间的利润博弈需要一个新的平衡点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经营。

    从10月份的汽车产销数据来看,10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54.1万吨和15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22.5%和25.47%,不过,环比则分别下降了3.26%和1.16%。若后续两个月继续保持150万吨左右的产销水准,今年我国的汽车产销将突破1700万吨至1750万辆水准。但需要关注的是,2009年以来的汽车产销井喷是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实现的,而随着优惠政策的到期,情形也许会改变。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胶价持续两年的大牛市将会伴随车市消费刺激政策的取消而终结,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同样时间跨度的高位反复振荡行情,合理中轴或在26000元/吨一线。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