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油价将再冲高位 明年或突破每桶100美元
  • 时间: 2010-12-29 10:32:46    作者:    来源: 新华社北京    点击:
  •         即将过去的2010年,国际油价呈现出“U型”走势。12月23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2月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1.51美元,达到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展望2011年,国际机构普遍预测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再度冲击高位,很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专家认为,应对“高油价”关键是调整石油消费模式,增加石油储备等措施。

            2010年国际油价呈“U型”走势

            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历程,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宽幅震荡,走出一轮“U型”走势。

            2010年首个交易日,国际原油价格一举突破每桶80美元关口,高位开局。在年初短暂跌破每桶70美元后,上半年国际油价一度在正面经济数据和需求复苏拉动下连续上涨至每桶近90美元。5月,欧洲债务危机等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令市场避险情绪占据主导,欧元对美元下跌,大宗商品及股票市场承压,原油价格在5月20日回落至年内低点每桶68美元,与年初相比跌幅超过20%。

            下半年,随着欧债危机阴影淡化,美元再度转入下行通道。各经济体继续宽松货币政策令全球流动性充裕。随着经济出现好转迹象,资金纷纷流入大宗商品及股市,原油价格也快速收复前期失地。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美国开启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以原油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根据中国石化(600028)经济技术研究院的计算,2010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约为每桶80美元,较2009年每桶62美元大幅上涨。

            “2010年金融属性依然是主导原油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供需基本面的影响。”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吕斌指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格局总体上供过于求。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原油需求恢复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也由于原油价格迅速反弹,产油国纷纷增加原油产出,以弥补前期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但他同时强调,在供需基本面因素中,来自新兴经济体石油需求的增长成为支撑油价的强劲利好。

            多家机构预测2011年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

            在全球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国际机构普遍预测,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再度冲击高位。

            由于预计全球经济将会有较高增长,美国能源部近日调高了对2011年全球原油价格的预测,预计WTI平均价格为每桶86.08美元,比11月的预测提高了0.91美元。

            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 比罗尔近日表示,“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油价很可能在2011年再次“破百”。推动油价上涨的三大因素是经济复苏进度、美元贬值以及供需基本面因素。

            投资银行美银美林和高盛也分别作出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或突破每桶100美元的预测。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将较2010年有所上涨,超过每桶90美元的可能性较大。分析指出,受金危机影响部分石油开发项目延迟,2011年至2013年间石油产能增量将出现下降。

            “2015年之前,高油价的状况可能很难改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邓郁松分析说,从需求层面看,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以及耗能设备和工具的更新改造短期内难以对石油消费产生明显抑制。老牌发达国家耗油量相对稳定,新兴经济体逐步进入汽车社会,新增需求明显,全球石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中略增的态势。供给层面,全球石油新增产能越来越依赖于俄罗斯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产油大国,这些国家对国际市场的控制进一步增强。此外,美元长期趋弱也将推高国际油价预期。

            吕斌认为,受资金推动影响,未来一年原油价格依然容易积累较大泡沫,也可能面临泡沫破裂后的大幅度震荡。根据卓创资讯的预测,未来五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宽幅震荡中走高,最高有可能升至每桶115美元至120美元上方。

            应对“高油价”关键是调整石油消费模式

            2010年,由于国内经济较快复苏以及汽车销量大增,我国石油消费量增幅较大。预计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5%,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在一半以上原油依赖进口而国际油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长期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补贴。必须采取有效的价格和财税措施引导更高效的石油消费模式。”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说。

            此外,应当理顺成品油价格体系,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国内需求,利用价格杠杆来调整油品的消费结构。中国石油(601857)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说。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刘峰建议,应对高油价,应当多种措施并用。一是增加石油储备,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仅可用半个月,储备远远不足;二是鼓励民营资本积极进入,“新36条”提出了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但是力度还不够;三是加快发展替代能源,针对替代能源行业,在税收上优惠,在技术上扶持,海南生物柴油免消费税之后,发展迅速,为替代能源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四是逐步放开市场,一方面放开国际原油市场,另一方面放开国内成品油市场。

            金银岛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油品市场分析师韩景媛指出,要通过同时扩大商业储备和战略储备,给予炼厂进行补贴等途径来应对“高油价”。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