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胶:旱情VS季节性调整
- 时间: 2010-03-31 09:03:09 作者: 吴啸 来源: 道通期货 点击:
年后,国内天然橡胶行情可谓大起大落,令市场犹豫不决,下游企业更是如坐针毡。
往年,橡胶市场应该渐入割胶期,令胶价承压向下。但今年市场却咄咄逼人,胶价骑虎难下。如果说现货价格不高,市场尚能接受,但在2009年经济政策刺激下,胶价已录得大幅上涨,逼近历史高位。
如此高的进口胶价恐怕让用胶企业难以消化。即便硬行消化了,也将面临无利可图。今年又是特保案第一年,在出口水平还无法恢复到2008年前的水平下,内保增长,外遇打压,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橡胶为何如此震荡,难以把握?
一字曰“旱”。近期,旱情是胶价难以下跌的主因。短期来看,由于旱情的延续使市场疑虑后期新胶供应,而多头借此推高价格。同时,进口胶现货价格的上涨也使国内企业在采购上难以决定,采取了以消化库存的方式进行应对。
其实说到旱情,橡胶行业并不陌生。而今年的旱情出自云南(年产量约30万吨)。从数量上看,这对于全球今年预期950万吨的产量,影响并不算大,但心态上使市场对后期供应有所疑虑。
今年会出现季节性调整吗?
笔者的答案是:会,但尚需时日。
原因如下:
1、 供应:市场由停割期进入割胶期,这是无法改变的进程。旱情只能延缓割胶的工作
开展,但不会停止新胶上市的进程。那么未来的供给必大于现阶段的供应。
2、 需求:总体上,今年需求不会差,但行业景气度将不如去年,因利润随成本上升而
减少。供求关系表明: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相应减少。以往的市场也曾表明,当胶价进入高价区时,价格坚挺将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3、环境不同:去年在经济政策刺激下,行业由冷转热。而今年货币政策基调为适度宽
松,且年初就已体现货币收缩。而1-2月份的国内信贷数据也再一次令市场预期货币调整的到来。
4、买方市场:价格上涨时要看需求。当卖方市场(原料)价格的上涨时,必造成买方
市场的成本上升;受利润减少的原故,买方市场(轮胎生产企业)将存在减产、提价的现象,并再向下游传导,最终影响到终端(消费)市场。
5、欧元区债务问题令美元中期走向偏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亦会承压。
6、国家政策调控、应对措施的不确定性(抛储、人工增雨、调整产品进出口税率)。
7、近期的市场数据
1)、马来西亚种植业和商品部长称,今年该国天然橡胶产量有望增长17%,受惠较高
的价格,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该国今年的天然橡胶产量有望达到100万吨。
2)、印度国营橡胶3月5日表示,该国2月天然橡胶产量较2009年同期增加6.6%至51,500吨,因价格上涨吸引种植者割取更多乳胶。
3)、2009年越南对中国出口橡胶51万吨,较上年增长18.4%,预计2010年越南对中国的橡胶出口价格和数量将继续增长。
4)、全球2010年橡胶供应量同比将增长6%至950万吨。
综上所述
近期震荡:受旱情影响,橡胶价格将处于高位震荡,但上涨空间有限。预计这种震荡有
可能会持续到四月中旬。
中期调整:在市场潜在利空因素的影响下,天然橡胶存在季节性回落的可能。
长期看涨:在整体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天然橡胶仍将保持在上升通道之中。如果天然橡胶能出现季节性的回落,那将为后期上涨提供更为有利的买点(或许会在七月显现)。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