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胶弱势延续至明年一季度
- 时间: 2011-12-15 02:17:10 作者: 来源: 期货日报 点击:
经济下行成定局,政策难救胶市
沪胶近期的反弹除了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外,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预期也起到很大作用。我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已成定局、需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政策难救胶价。
政策难暖弱市
中国央行三年来首次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宽松。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2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而即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但政策拐点并不等于市场拐点。
从2008年6月7日最后一次提准至9月15日首次降准的观察期,沪胶指数最大跌幅20%。从2008年9月15日首次降准至同年12月23日的放松期,共4次降准及4次降息,期间沪胶指数最大跌幅62%,创下历史底部8689。可见政策见底不等于市场见底,政策的效果需要时间的累积。
外围市场,投资者对欧盟峰会达成协议的执行细节存疑,信用降级风暴呼之欲出。明年一季度有大量欧债到期,其带给金融市场的冲击力恐将再度拉动胶价下行。
重卡遭遇“寒冬”
天胶下游需求近期持续疲弱。汽车行业尤其是重卡市场的低迷是影响天胶需求的重要原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1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65.6万辆,环比增长8.6%,同比则下降2.42%。其中,商用车继续保持下滑趋势,单月销量31.23万辆,同比下降5.93%。重卡市场深度回调,在进入今年最后一个月后依然没有显露出回暖的曙光。今年重卡市场全年基本态势已明朗,预计全年销量将在87.5万—89万辆之间,同比下滑超过13%已成定局。
卡车市场的整体下滑主要是由建筑和物流的周期性下滑导致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与宏观经济紧缩效应相叠加,从2010年年底开始,卡车市场已经出现了需求放缓的迹象,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卡车市场的下行周期可能会一直持续到2012年,甚至持续到2013年。2010年百万辆的销量水平可能会到2015年或2016年才能再次出现。
轮胎出口严峻
对轮胎行业来说,海外出口一直占据中国轮胎生产的很大份额,但自2009年美国提起特保诉讼案后,中国对美近两年的出口呈逐年萎缩趋势,加之近期的欧债危机加剧,全球贸易保护情绪抬头,致使中国轮胎出口形势更加严峻。欧盟委员会于近日出台了相关的轮胎标签法规——EC1222/2009,将会对我国对欧盟的轮胎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轮胎出口承载越来越多的贸易技术壁垒压力。
明年一季度轮胎需求将继续低迷。2012年元旦前贸易商因返点采购,库存大幅增加。为消化库存,很可能减少明年年初月度订单,放弃月返点,甚至可能不进货,这将导致轮胎需求巨幅下降。
此外,我国轮胎行业结构性过剩明显,全钢载重胎及中低档轿车胎产能已较大幅度过剩。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统计,2011年10月我国主要45家轮胎企业库存高达17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6%。
综上所述,救市政策难以逆转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减速,外围欧债危机金融性利空逐渐加重,国内房地产调控高压不减,天胶需求持续低迷。短期刺激政策导致的胶价反弹只能是昙花一现,中期弱势有望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