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胶面临价值重估 现价探底
- 时间: 2011-12-20 02:08:55 作者: 来源: 期货日报 点击:
12月以来,受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影响,沪胶在经历了短暂反弹后,主力1205合约再度走跌,逼近24000关口。从近几年沪胶的价格走势看,24000作为沪胶相当一段时间的价值中枢平台,具有很强的支撑力度。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欧债问题恶化将是大概率事件,在市场悲观情绪弥漫以及天胶基本面疲弱的状况下,沪胶价值或面临重估。
财政紧缩雪上加霜
欧洲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由于本月9号英国拒绝修改欧盟公约,使得欧洲再次错过解决欧债问题的有利时机。在资金大量撤离欧债的同时,欧元区银行已经出现了资金断链迹象,并致使评级机构不断降低欧盟各国评级。而明年一季度欧盟各国债务将大规模到期,留给欧洲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欧洲困局短期难以解决。
欧盟各国虽然采取财政紧缩政策,但却并不能有效解决欧债问题。“节流”举措只会推迟危机大规模爆发的时间,并且由于缺乏刺激措施,将可能出现恶性循环的局面,从而使得欧洲有陷入全面衰退的可能。由此不难解释IMF总裁拉加德的“大萧条”的警世危言。而一旦欧洲陷入衰退,大宗商品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幅下跌。
调控政策仍将延续
国内物价出现明显回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CPI同比上涨4.2%,创下14个月新低。而PPI同比上涨也仅为2.7%,创23个月新低。物价回落一方面显示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成果,但另一方面经济放缓所引致的需求放缓担忧也与日俱增,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品因此将承受巨大压力。
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管理层态度却并未发生根本转变。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12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管理层在保调控成果与保增长之间虽有所平衡,但远未到转向的地步,未来货币政策的微调不可避免,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仍遥遥无期,这同样限制了商品的上行空间。
终端需求疲软
目前天胶已经进入了传统的割胶淡季,尤其是泰国及越南已经大面积停割,使得主产区供给开始减少,但来自下游的需求却更加疲软。从中国海关数据看,11月我国天胶进口量达到24万吨,环比增加9%,1—11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达到190万吨,同比增13%。但这主要源于天胶价格大幅回落后,贸易商的低位买入行为,而非终端需求的有效改善。由于需求低迷,目前青岛保税区库存已经接近28万吨,去库存之路或将漫漫。
从下游车市看,汽车库存压力巨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1月汽车产销169.50万辆和165.60万辆,环比增长7.95%和8.60%,同比下降3.41%和2.42%。但靓丽的销售数据背后,汽车库存的不断增长是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11月汽车库存超过百万辆,经销商资金压力已经愈发明显,由于即将步入年末淡季,资金紧缺的状况或将进一步加重。
现货价格继续探底
受期货价格走跌影响,现货价继续探底。亚洲RSS3 12月16日报3360美元/吨,较前周五下跌190美元。青岛保税区RSS3现货价则封盘不报,源于目前价位已经低于其进口成本。另外,浙江、上海、山东三地云南国营全乳胶全面回落,上周五报26400—26700元/吨。市场交投异常清淡,观望气氛浓厚,贸易商低位出货意愿不强。
综上所述,由于欧债问题短期难以解决,而国内调控政策不会转向,加之沪胶疲弱的基本面,沪胶中期或面临价值重估,并向下寻求新的平衡点。建议投资者严格控制仓位,以逢高沽空的策略为主。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