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胶园更新执行情况的思考
- 时间: 2011-03-18 09:54:23 作者: 邢民 来源: 中橡商务网 点击:
海南农垦于1984年在西联农场专门召开胶园更新研讨会,形成了垦区胶园良性循环更新的共识,其依据是按照橡胶33年一个周期轮回,确定每年按橡胶到达面积3%安排更新为胶园良性循环更新计划。26年过去了,垦区橡胶更新计划执行情况令人担忧,仅完成良性循环更新计划的48.6%,导致胶园产能下降,亩平均产量从最高的2004年77.4公斤下降到2009年54.3公斤,每亩减产23.1公斤,降幅近30%。
海南垦区橡胶更新是1975年开始的,至2009年底累计更新倒树面积150.8万亩,倒树后更新重种110万亩,更新重种率达到72.9%,用于转产调整产业结构40.8万亩,有效地支持职工自营经济发展,为改变农业单一经营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从1984年开始执行胶园良性循环更新计划,截至2009年共完成橡胶倒树139.64万亩,占各年度橡胶到达面积总和9573.37万亩的1.46%,意味着仅完成应更新计划的48.7%。26年来,平均每年更新倒树5.37万亩,除2009达到11.73万亩,占当年橡胶到达面积2.94%,基本完成良性循环更新计划外,前25年没有一年达到良性循环更新计划的要求。这就意味着26年来垦区有147.56万亩应安排更新的胶园,没有按时安排更新,起码有三分之一的胶园超龄服役,严重地影响了胶园的总体产能,这也是橡胶产量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更新延缓的主要原因,一是橡胶农场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有些农场为了过日子,只好用减少更新来弥补收支缺口;二是国家投资缺口大,满足不了更新安排需求;三是受各时期胶价上涨的诱惑,使农场在胶园更新上迟迟下不了手;四是管理上对胶园更新没有刚性要求,没有明确列入场长任期考核目标。由于这样,造成胶园良性更新任务完成不到一半,导致大片胶园一直都未能达到最好的产胶状态,橡胶单产持续下降,教训十分深刻。在这当中,胶价上涨的诱惑力特别值得警惕。例如,现在胶价每吨已超过4万元,为2001年的6972元的6倍,即使亩产降到40公斤符合更新条件的基本要求,但眼下产生的价值仍然为2001年亩产69.6公斤的价值3倍多,这种诱惑力容易让人冲昏头脑,导致更新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如果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延缓更新,必将从总体上削弱橡胶周期效益。要充分认识到,胶园按计划安排进行良性更新,是使胶园永远保持最好产胶状态实现周期效益目标的根本性措施,绝不能因胶价上涨诱惑而推迟更新,历史已经证明延缓更新使胶园产能减少了三分之一,所造成的损失比延缓更新获取的那一点利益要大得多,不仅是经济上的一大失算,而且还削弱橡胶基地总体可比竞争力,客观上是在浪费我国稀有热带土地资源。
橡胶生产全周期33年一个轮回,遵照这一规律科学制订其良性更新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个计划的实施意味着胶园永远保持最好的产胶状态,获取最高的经营效益。海南种植橡胶的条件远不如云南,由于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制约,单产比云南低得多,而且比全球平均产量还要低,如果再不能按照良性循环要求及时安排更新,实践将进一步证明,植区劣势将更加明显。海南农垦由于20多年来没有按照良性循环要求安排更新,胶园产能已明显下降,建议全面进行胶园产能调查,在引进和推广胶木兼优品种的前提下,制订加快更新的计划,以期扭转单产偏低的被动局面。要清醒地看到,任何延缓更新计划的想法都会导致削弱橡胶周期效益的严重后果。眼下,正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议把胶园良性循环更新列为领导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确保胶园良性更新计划按时完成,这也是全面提高海南橡胶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
(中橡声明:中橡商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的投资行为,风险自担。)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