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胶回调难改基本面强势
- 时间: 2011-09-07 09:07:35 作者: 来源: 期货日报 点击:
上周末,美国经济数据不佳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沪胶空头资金找到了下跌理由:周一沪胶盘中暴跌千点,市场的情绪得到一定宣泄。但这种宣泄是否能够持续,持续多久?笔者认为,虽然系统性风险时常侵袭沪胶市场,但在目前需求偏紧的局面下,中期做空的理由仍然不足。
系统性风险力度仍然有限
天然橡胶(33030,255.00,0.78%)供给方控制力较强,其价格如果出现连续大幅下跌,一般是系统性风险所致,即宏观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且集中爆发,从而导致对商品的总需求出现快速下降或者市场信心遭受严重打击。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从数据上来看虽然总体表现不佳,但短期内并没有一个足够重大的事件将这种风险集中释放。因此判断系统性风险仍在累积阶段,其力度不足以击垮沪胶市场。
汽车需求总体增量大于减少
全球橡胶需求不均衡,各个国家有增有减,但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量抵消了欧日的需求下滑。从汽车数据来看,虽然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出颓势,但其2011年的汽车销量总体仍维持正增长。8月份美国轻型车销量为106.9万辆,同比增长7.5%。美国市场预计相对稳定。明显衰退的是日本和欧洲,1-8月份,日本汽车销量减少了71万辆,占去年的30%;而欧洲1-6月份新车注册量也仅为735.1万辆,同比降低了13万辆。与这些相比,中国汽车的需求增量远远超过了这两个地区的下降之和。仅今年1-7月份中国大陆地区汽车销量为1060.18万辆,同比增长3.22%,从量上看增加了258万辆。由此可见,从下游对橡胶的需求来看,仍保持较高的水平。
补库备货行为成为短期焦点
由于前期国内天然橡胶库存量一直维持低水平,在9月汽车消费旺季到来之际,天然橡胶补库备货进入了最后阶段。轮胎生产厂家和中国部分贸易商补充库存的需求也变得愈加迫切。虽然下游汽车对轮胎的需求相对去年并不乐观,但为了维持经营生产,这种备货行为尤为必要,这也成为支撑胶价的重要理由。
7月份轮胎企业会员单位产成品存货货值达到4.3亿,较6月份的1642万元出现巨幅增加。这虽然对上游天胶供给形成一定的负反馈,但同时表明轮胎企业橡胶库存量比较有限。虽然企业一再压低开工率,但生产不能完全停滞,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国企,停产涉及到熟练技术工人的流失,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但继续生产则需要补充原料。目前,备货和补库买盘已经成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而事实上确有一些中国买家积极询盘,等待合理价格。而从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来看,近两周也有所增加,截止9月2日库存小计为29818吨,比8月份初20737吨上涨了将近43.8%。随着胶价回落,库存量仍会继续增加。
补库行为虽然从逻辑上对价格产生支撑,但由于其成为了市场普遍预期,价格反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一方面会挤出一部分不坚定投机者,另一方面给现货采购提供了较好的买入机会,而宏观经济的风险事件将成为很好的回调借口。
因此笔者认为,短期内沪胶完全有理由向下打压,但鉴于基本面仍然较强,调整幅度可能有限。如果打压至理想的价格,现货商可能会较迅速的完成备货。之后,备货引发的价格上涨的理由将不复存在,但在刚性需求下,进口的橡胶以高价售出或将成为市场新的需求,从而推动胶价的反弹。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