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金融为海南农垦实业插上翅膀
- 时间: 2012-12-18 09:27:36 作者: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如何将旗下金融业务与主业结合起来,让金融业为主业服务,是海南省农垦集团当前正在探索的方向。在海南农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12月13日下午,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省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一新在海口主持召开集团金融产业发展暨财务公司开业一周年座谈会,诚邀省有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以及财经专家等,为省农垦集团金融板块的发展求计问策。
会上,王一新介绍了省农垦集团旗下天然橡胶、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及旅游地产板块、金融板块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方向。省金融办副主任林继军,省证监局副局长程绪兰,省保监局副局长罗瑛,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石琪贤等人,站在政策制定、企业战略、监管机构、合作伙伴的角度,为农垦金融板块的发展支招。
省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曹远新,副总经理刘大卫、黄少儒,省相关部门、省农垦总局、省农垦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小猴翻跟斗” 海南农垦从“找钱”到“生钱”
“五指山下,胶林万顷,万泉河畔,瓜果飘香,海南农垦,绿动天下。”以农为本的海南农垦长期以来做的可谓是“实业中的实业”。作为刚刚在金融领域起步的新军,坐拥宝贵资源的海南农垦,如能充分进行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钱”途不可限量。
事实上,刚刚过去的几年,拥有60多年历史的海南农垦依靠管理体制改革,走过了“小猴翻跟斗”的关键时期。
2009年以前,海南农垦营业收入长期徘徊在40亿元左右。2010年政企分开后的省农垦集团营业收入达到67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今年有望达到240亿元。
与此同时,除了中央对海南省农垦体制改革给予的一次性综合财力补助资金40亿元,海南农垦还善于自己“找钱”,先后筹集了上百亿元资金,着力解决16个大项的民生问题和加快垦区经济发展。
除了大刀阔斧地加快改革发展,进军金融领域成为农垦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从2007年借助农行“资金池”工具集中管理垦区单位资金,当年节省财务费用1亿元开始,海南农垦对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的期待已非同日而语。
2009年以来,省农垦集团旗下不仅先后成立信用担保公司、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参股海口农商行和海汽公司扩大战略投资,还运用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实行橡胶树风灾统保等金融工具,助推集团发展。
以成立仅一年的财务公司为例,其对内整合集团各类金融服务需求,对外构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财、银企合作桥梁,目前归集27家二级成员单位的资金日均15亿元,资金归集面达72%,归集度80%,资金综合收益率为4.47%。预计全年营业收入8400多万元,利润总额4600万元,较好地发挥了金融服务的作用,为加快推进省农垦集团发展做出了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由农垦牵头的海南金融“五个一”工程之一的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组建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正式挂牌开业。商品交易中心运作初期,主要进行天然橡胶、白银、槟榔等品种的交易。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从“找钱”到“生钱”,省农垦集团金融板块以良好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资本的科学有序流动是实业继续做大的保证
造血的实业,输血的金融,如果将实体产业看成是身体,那么金融就是血液,资本的科学有序流动,是实业继续做大的保证。海南农垦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产业资本如何同金融资本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垦区产业发展。
以天然橡胶种植为核心产业的海南农垦,长期都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近年来,海南橡胶频频出手,在巩固本土胶园管理的基础上,进军云南和东南亚、并购R1等举措相继展开。迈开控制资源步伐的同时,金融力量不可忽视。当前,海南橡胶与北大荒集团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收入过百亿的大型农业企业,海南橡胶负债率仅19%,这在很多在投资上“长袖善舞”的企业看来可谓是“前景广阔”。
一直被外界称为海南岛“最大地主”的海南农垦,是很多知名房地产企业艳羡的对象。但受制于规划、土地性质、人才等因素,从停止国有划拨土地对外流转,到以提供土地参与合作学习经验,再到以自身力量为主导进行开发,海南农垦对宝贵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过刚刚起步。
同黑龙江农垦的“完达山”,上海农垦的“光明”等品牌相比,拥有200多万亩非胶农业的海南农垦,目前仍多为初级农产品。海南农垦急需既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又可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商业营销模式。
王一新说,很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路径。当前,海南农垦在旅游地产、热带现代农业板块仍需要借助并购重组,获得既有体系,依托先进企业的经验探索出健康的盈利模式,升级当前的项目开发模式。
做实业是做加法,做金融是做乘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已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王一新指出,海南农垦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如何将垦区的优质资源资产化、资本化。
规范 发展 创新 让金融业为主业服务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而实体经济是撬动金融的杠杆。金融,如何与实业共赢?发展思路在交流与问答中开阔。
“实业和金融相结合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如果说此前省农垦集团金融板块是参与和支持了垦区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现在金融板块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和支持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升级换代。”王一新说。
现在以实业为基础、拓展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转型的一种选择,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掌握这其中的分寸,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林继军认为,省农垦集团作为海南省最大的集团公司之一,目前对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利用仍然较少。今后,要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用好用活金融平台,深入挖掘旗下公司的潜力,同时用好金融市场工具,促进集团企业的发展。
对于省农垦集团要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在十二五末实现千亿元企业的战略目标,石琪贤认为,除了规模指标,效益指标和风险控制指标也要放上台面,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时刻警惕企业在高速发展时的风险,防止所创造的价值被稀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程绪兰认为,省农垦集团拥有大量优质资源,要充分了解金融政策和工具。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组建期货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产业基金等金融载体,促进实业发展。她指出,产业和金融的互动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当前资本被逐步规范是趋势,要想充分发挥金融的力量,自身要做好规范。同时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充分运用金融工具发展创新,配合支持省农垦集团产业的发展。
王一新说,在十二五末将省农垦集团建成千亿元企业集团,信心来自我们拥有的优质资源和当前集团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集团领导班子有激情、有梦想、有本事,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找到实现发展目标的最佳路径和办法,带领全体员工实现集团发展目标。
一份资本无法卷起风浪,再多的资金闲置了也成废纸。一个有效的金融平台,不仅能汇聚资本,还能爆发能量。海南农垦正需要建立一个这样的金融平台,凝聚垦区一批企业,带领一批人才,充分利用金融的力量实现资本的有效再增值,为海南农垦实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