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在深闺人未识!海南农垦文化旅游潜力几何
  • 时间: 2012-07-17 09:28:26    作者: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阳光、沙滩、椰风、海韵”,这些在海南本土人看来最普通的词汇,近年来却成了海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代名词。来海南旅游,除了享受早先的吃海、玩海、晒日光浴、游热带雨林等常规休闲项目外,现代游客对追求高品质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便是探寻旅游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当文化与旅游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在海南举全省之力创建国际旅游岛的今天,坐拥全岛1/4土地,1/8人口的海南农垦,恰如一个聚宝盆,在发展海岛旅游产业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走进海垦,让我们来看一看她的景点到底有哪些?她的文化旅游究竟潜力几何?

    海垦旅游文化独具特色

    “海南农垦打造的旅游业,有它本身的特点和特色。”省农垦集团副总经理、神泉集团董事长彭隆荣认为,由于海南农垦本身拥有创业文化、军旅文化、华侨文化,同时也有很多民族特色文化,因此海南农垦的旅游特色非常浓郁,特点也非常鲜明。

    在农垦,谈到将文化与旅游巧妙结合的典范,莫过于神泉集团、南田农场的芒果和温泉文化了。从农场职工“一穷二白”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芒果种植业,到“万人大会战”打出“神州第一泉”,再到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芒果论坛,国家芒果科技推广创新中心落户南田……将一个芒果,一眼温泉的文章做到极致,便成了南田人不懈的追求。

    “品神果、泡神泉、做神仙”是来南田旅游的客人们,口口相传的一句话。五湖四海的宾朋相聚在这里,可以一边品尝新采摘的芒果,一边享受温泉的浸润,再听听南田人一路追着幸福跑的创业故事,还有比这更惬意的旅程么?

    正因为农场的芒果和温泉被注入了这样的文化内涵,南田的旅游产业也随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1年该场旅游营业收入达到9528万元,比上年7581万元增长25.7%。南田,当之无愧地成为宣传海垦旅游的一张最夺目的名片。

    说到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工业起家的八一总场,似乎和旅游不沾边儿。然而,浓厚的军垦文化积淀,良好的自然条件,及独特的人文风貌,成就了该场二三产业并举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八一总场致力于“小城镇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民生建设投入,在场部小城镇,建起了一幢幢花园公寓,铺就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栽种了种类繁多的绿色植被。同时,该场还聘请了一流的城建规划、园林设计人员,制定高标准的规划建设方案,投资兴建了长岭森林公园、明湖休闲长廊、日圆和月圆休闲广场等景点。

    2011年,八一人将目光锁定在琼西旅游热点——石花水洞地质公园上,并通过不失时机的股权收购,成为石花水洞80%股权的控股人,此举作为该场在发展第三产业上迈出的重要步伐,将成为八一、乃至海垦文化旅游的强大支撑。

    如今,一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别具一格的“八一文化特色小镇”已初具规模。八一总场场长罗永华告诉记者,在该场的“十二五”规划中,除了重点发展西部工业重镇外,融合石花水洞等旅游资源打造国家4A级景区也将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旅游产品贴上“文化标签”

    细数海南岛内的旅游景区,“南山旅游”、“呀诺达”皆因有着抢眼的文化招牌,吸引着众多游客趋之若鹜。以“寿比南山”、“南海观音”、“佛教文化”等元素为卖点的南山旅游区是文化与旅游联姻的一个成功范例,呀诺达美丽的热带雨林景观配以多姿多彩的黎峒文化,则成就了这一方绿色生态度假天堂。

    由此看来,为旅游产品贴上恰到好处的“文化标签”,是非常必要的。

    “五指山下胶林万顷,万泉河畔瓜果飘香,海南农垦,绿动天下。”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垦区郁郁葱葱的胶林资源和物产丰富的果菜篮子,无疑就是海垦旅游最好的“文化标签”。

    打造橡胶主题公园——听起来颇有新意,这是邦溪农场在二次创业中的一个新构想。在这个充满绿意的公园里,橡胶文化将被不断放大,游客行走于胶林间,不仅可以欣赏到树龄、品系各异的橡胶树,还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后,亲自操刀动手体验割胶的感觉。

    “现在,橡胶已经成为海垦耳熟能详的品牌,我们要将橡胶的品牌效应融入二次创业中。”对于将橡胶文化“植入”旅游产业,邦溪农场党委书记张素琼显得很有信心。她说,橡胶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可以借橡胶的知名度来做旅游,让岛外人了解海南农垦的风貌。

    近日,随着垦区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出炉,海垦人精心培育的红毛丹、绿橙、香蕉、荔枝、芒果、茶叶、反季节瓜菜等特色农产品将进行产业化升级,而与之相应的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也将大有作为。

    以南海农场为例,目前该场正在围绕果菜篮子文化,策划推出一个具有农场特色的整体农业旅游特色观光园。其中包括万亩菠萝蜜生产基地,2000亩香岛生态农业观光园区,2000亩高香茶叶园和100亩创意农业蔬菜基地。

    “备好了各色食材,方能产生集群效益。”南海农场场长李国庆认为,果蔬品种要早、中、晚熟合理搭配,使农业观光园四季飘香而让旅游线路不受季节变化而改变,同时要融合观光、采摘、品尝、加工包装、实验示范、购销和农业知识于一体,以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在茶叶园中,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采茶、炒茶、制茶、品茶,这将是一种非常受都市人欢迎的旅游方式。

    海垦文化旅游还有待挖掘

    纵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海垦文化旅游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海岛旅游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位于海口市中心的海南农垦博物馆,是海垦历史文化的高度浓缩。该馆以“绿色丰碑”为主题,通过陈列展品、实物、图片、微缩场景、沙盘、铜像、4D、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海垦人铸剑为犁、艰苦创业,创造北纬18度以北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奇迹,展示现阶段海垦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发展进程。

    目前,海垦博物馆作为宣传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一个窗口,开馆以来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一些参观者提出建议,将这一文化“珍品”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或许能够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价值。

    保国农场的毛公山景区享誉岛内外,游客到观景台瞻仰毛公的习俗,也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但由于景区相对孤立,交通不便,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多数游人往往不会选择专程赶到保国“一探究竟”,这也成为该场开发毛公山景区的一大掣肘。

    最近,毛公山被列入乐东县重点打造旅游品牌,这对于保国而言,无疑是该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佳讯。目前,保国农场领导班子正在积极想办法,借助毛公山景区影响力,将农场打造成集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热带高效农业生产和物流为一体的乐东生态型红色旅游历史文化特色中心城镇。

    仔细盘点一下,与保国有着相似“苦衷”的农场不在少数。中建农场“东有南典山、南有木色湖、北有加乐潭”的两湖一山特色旅游资源,素有“绿三角”之称。三江农场拥有万亩红树林景观,且地理位置优越,距海口市中心和美兰国际机场都很近。但这两个农场同样是周边缺少较为知名的景点,旅游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宣传力度不足,很少有人问津。

    日前,台湾客商纪玉莲来海南农垦考察,虽然对海垦文化旅游“情有独钟”,但一贯投资谨慎的她也坦言,由于农场景区较为分散,不成体系,没有“磁场”。因此,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走社会化投入、多元化融资的道路,吸引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进来,策划高端旅游产品,通过大项目带动,是开发海垦文化旅游亟待破解的问题。

    那么,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海垦旅游资源怎样才能与文化更好地对接起来,乘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东风成为游客的必到之处呢?

    对此,省农垦总局副局长王任飞认为,海垦文化旅游还有待挖掘,可以通过借助外脑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用不同方式和各种力量将客人吸引过来。同时,海南农垦的高度组织化和集团化优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因此,海南农垦可以依靠品牌力量,以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式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