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天胶产业要点述评
  • 时间: 2013-01-07 04:40:04    作者: 邢民    来源: 中橡商务网    点击:
  • 2012年全球天然橡胶产业是在欧债危机持续全球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度过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现分类作如下述评。

    一、天然橡胶价格泡沫去除按市场需求合理回位。

    天然橡胶价曾在20112月份逆向突破记录,每吨冲破4万达标4.25万元,当时引起一片哗然,年底综合干胶平均价达3.3万元,同样创历史新高。笔者根据当时出现的反常情况,认为在欧债危机持续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出现这种逆向价格井喷,完全是市场超度炒作所致,于是选文忠告天然橡胶生产业主2012年要准备接受每吨3万元以下的价格。中橡市场2012年年终成交信息显示,全年综合干胶实际平均价每吨23416元,比2011年下跌近万元;主产品全乳胶收市价每吨2.416万元,比2011年最高价下跌1.834万元;浓缩乳胶收市价每吨1.476万元,比2011年最高价下跌1.38万元。上述数据表明,笔者提前给广大天然橡胶生产业主提出的忠告是正确的。2012年年底收市价,基本体现了市场需求和下游企业的接受度,是天然橡胶价格顺应全球经济环境的一种合理回位。笔者认为,由于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下行的状况还在继续,市场对天然橡胶需求依然疲软,加上总体上天然橡胶继续保持紧平衡的供求关系,已经较长时间没有发生足可引发价暴涨暴跌的驱动力,如果不出现类似2011年的人为超度炒作,2013年天然橡胶价格将继续顺应全球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在每吨3万元以内区间自行调节。

    二、宏观调控受制于国际下行的经济环境而减弱。

    2011年天然橡胶价格逆势井喷,使广大天然橡胶生产业主普遍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功能减轻了。同2002年天然橡胶价格跌至谷底促使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联手组建“三国集团”的状况完全相反,当天然橡胶价格从井喷高位顺应市场需求合理回位的时候,“三国集团”的调控功能力度明显减弱,甚至让人感到“三国集团”已无复存在,迫使泰国寻求新的国际合作稳定胶价,原本由“三国集团”联手调控的职能,转由泰国政府自己投入4.72亿美元,通过收购、限制出口等措施防止天然橡胶价格继续下滑。今后不排除还会出现类似2002年价格跌至谷底急需产胶大国联手救市的情况,但从“三国集团”调控功能减弱的趋势看,让人们对今后跨国联手稳定天然橡胶市场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

    三、海南橡胶着力打造全球天然橡胶龙头企业。

    海南橡胶2011年成为上市公司,是中国农口第一大股,也是天然橡胶头一个上市公司,发展目标是走出海岛、跨出国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企业。2012年成功收购新加坡天然橡胶贸易大鳄RI公司75%股权,紧接着于201212月中旬,与几家国内靠前的控股集团公司,在海口创建海南首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首批入市的大宗商品有天然橡胶、槟榔和白银,此举既填补了海南没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空白,又将使更多有海南特色的大宗热带农业产品进入交易市场提供了平台,最终打造成推动海南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特别是瞄准我国目前是全球天然橡胶最大进口国和最大消费国市场,把进口天然橡胶纳入大宗商品交易主打商品,其发展前景非常诱人,它的成功也是海南橡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圆了中橡市场先前进入东南亚发展的梦想。 

    四、我国天然橡胶发展寄希望于民营胶。

    我国热带资源十分有限,建国初期组建农垦大军在海南、云南、广东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已历经60年之久,国家划拨给三个橡胶垦区适宜种植橡胶的土地开发利用已经进了尾声。从这点说,农垦承担建设我国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大功告成。能使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继续发展并形成适度规模的希望寄托于民营胶的发展。据统计,海南民营胶种植面积2011年已经达到377.44万亩,面积、总产、单产都超过海南农垦,跃居海南橡胶发展的领军地位。近十年来,海南民营胶以每年将近2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从资源拥有量看问题,只要政府重视规划和给予政策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海南宝贵的热带资源,笔者原先设想的发展目标: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再有10年时间就可以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全面推广胶木兼优良种,亩产达到118公斤,就能实现年产100万吨目标,比目前全国产量还要多出30万吨。要全面调动民营胶发展积极性,除了政府重视规划和政策扶持外,要按照“自愿参加、民主管理、有利共享、风险共胆”的原则,把分散的个体种植户组织成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收集社员的产品,并统一委托给农垦或地方达标的橡胶加工厂代理加工,然后由合作社与中橡市场或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对接销售。笔者经过反复测算,民营胶如果按上述办法实行委托代理加工和直接同市场对接,减少流通环节,至少比目前一家一户在家门口等待别人收购增加30%的收入。以2011年为例,民营胶总产达到19.97万吨,如果按上述办法代理加工和对接市场,民营胶生产业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增加近18亿元的巨额收入。云南是仅次于海南的天然橡胶主产区,民营胶种植面积同样超过云南农垦,成为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鉴于资源有限,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走大面积发展道路受到严重制约,寄希望于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着力在品种优化上下功夫,全面推广胶木兼优良种,通过提高单产尽可能多地提高我国天然橡胶的自给率。

    五、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进展缓慢。

    走出国门求发展,已成为全球天然橡胶发展的共识,产胶大国均有这方面的打算和行动,甚至产胶大国之间瞄准对方资源交织在一起,印尼到尼日利亚,泰国到越南和柬埔寨,中国到泰国、柬埔寨直至瞄准非洲,连新加坡也要在加蓬建立橡胶种植园等等。尽管如此,由于开发抵达国国情等多种因素,使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进展十分缓慢。非洲原本有的大片橡胶种植园,因战乱等多种因素停产荒废多年,许多国家都想进军非洲把停产废弃的胶园收拾起来恢复生产,但几经考察因战乱和社会治安等诸多因素,考察时连进入胶园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证,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六、天然橡胶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达和不断创新,天然橡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缓慢减弱。首先是十年前的石油资源枯竭论,推助提高天然橡胶的地位。舆论曾经明确告诫人们,石油资源只有20年的开采存量,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橡胶种植园谁就是富翁。现在看来,这种预言已经被科学发展给予否定了,随着石油开采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油田、新油层在不断被发现,美国页贝岩石油开采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将使美国成为全球能源生产屈指可数的大国,目前全球能源生产的排序和格局正在改变。普利司通轮胎巨头,正在美国西南部开展用“银胶菊”替代天然橡胶的研究,预计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前可开始试验性生产。此举如果获得成功,天然橡胶品质上的不可替代或许成为历史。科学研究表明,橡胶种植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认识正在进一步深化,如果因新建橡胶种植园造成的气候环境变化,会危及人类的长远生存,天然橡胶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七、价格变动度过大影响天然橡胶持续发展。

    我国天然橡胶市场是1994年放开并与国际接轨的,在这以前一直是由国家定价统一收购和分配。市场开放十二年来,天然橡胶市场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橡胶价格在2002年谷底价每吨只有6150元,同执行多年的国家牌价只相差70元,当时人们普遍担心会出现跌破国家牌价的情况出现,后来于2011年初就出现价格井喷,每吨4.25万元,为谷底价的7倍,个别品种甚至相差9倍多。暴涨暴跌对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发展造成很大伤害,当阶格跌至谷底时,不但发展受阻,连原本的规模也保不住,有的转种油棕,有的被迫停产,该更新的胶园也放慢更新,胶园良性产胶状态被严重扭曲。例如: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海南农垦从1998年至2003年六年间一直处在亏损经营状态,但橡胶毕竟是主业,即使亏损也得坚持生产,使垦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由于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橡胶生产业主往往失去市场主导权,在一定意义上讲,天然橡胶市场的驾驭权从来就没有掌握在生产业主手中,2003年组建的国际天然橡胶“三国集团”,原本就是为了联手驾驭全球天然橡胶市场,但效果未尽人意,并没有摆脱在定价问题上受制于人的处境。这或许是世界天然橡胶产业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天然橡胶价格每吨比2011年最高价下跌近2万元,这是天然橡胶生产业主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接受的,但毕竟是严酷的现实。

     


  • (中橡声明:中橡商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的投资行为,风险自担。)
  • 点击排行
  •